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1 13:45 
核心提示:回顾过去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回暖,IT产业开始全面复苏。在此过程中,云计算和虚拟化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项技术。 目前,云计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IT的愿景。我们看到,众多原本对云计算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一全新的计算模

回顾过去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回暖,IT产业开始全面复苏。在此过程中,云计算和虚拟化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项技术。

目前,云计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IT的愿景。我们看到,众多原本对云计算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一全新的计算模式。如果说几年前云计算还是一个让人们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概念,那么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业界现在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即云计算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模式演变的发展方向。

“在云计算从概念炒作转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企业更应该加强对用户访问的控制。”—— 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

从怀疑到接受

过去一年对于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厂商不断加大对云计算市场的投入力度,众多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对于云计算的态度已经明显改观,逐渐从怀疑走向实用。云计算开始慢慢融入到企业应用之中。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从政策层面加大了对于云计算的扶持力度。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云计算被确定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所有这一切表明,云计算应用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全面启动。

虚拟化之旅

云计算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虚拟化是构建云基础架构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虚拟化,企业不必抛弃现有的基础架构,即可构建全新的信息基础架构,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IT投资。

在通向云计算的道路上,虚拟化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大多数企业或组织机构最初尝试虚拟化是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从而为进入虚拟化价值之旅的下一个阶段奠定基础,即将虚拟化扩展到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中。接下来,用户对业务敏捷性以及服务质量的改进,将帮助企业和组织机构抵达虚拟化价值之旅的终点——IT即服务。

云计算是推动IT转向以业务为中心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着眼于运营效率、竞争力和快速响应等实际成果。这意味着IT的作用正在从提供IT服务逐步过渡到根据业务需求优化服务的交付和使用。这种全新的模式将以前的信息孤岛转化为灵活高效的资源池和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虚拟基础架构,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IT即服务将提供业务所需要的一切,并在不丧失对系统的控制力的同时,保持系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011年的三个趋势

Gartner将云计算和虚拟化列为2010年CIO十大优先考虑技术的前两位。毫无疑问,虚拟化和云计算将是2011年最热门的两项技术。

2011年,在虚拟化和云计算两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将呈现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私有云与公共云之间的界限将日趋模糊。2011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相结合的方式,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结合将日益紧密。正如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日常通信协议一样,特定的IT资源也将成为内部云和外部云技术相互融合之后的产物。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交付新的基础架构、管理工具和安全工具,使得用户可以从云这种更加统一的视角去看待IT。在私有云与公共云结合的过程中,虚拟化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企业的IT部门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便对用户访问进行有效控制。目前,全球已经有大量企业用户采用了SaaS产品,例如Salesforce.com、Success Factors、Workday等。虽然这些优秀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更快成长,但是企业的IT部门对于访问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同时缺少有关数据存放位置的策略,甚至缺少在员工离职后禁止他们访问公司网络的有效方法。包括VMware在内的一些公司将在2011年持续推动SaaS产品的发展,推出更多新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促进面向IT部门的界面友好的SaaS产品的发展。

最后,新的虚拟化和云计算设备将被更多的企业用户所采用。企业用户需要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iPad、iPhone和基于Android的设备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因为企业员工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使用这些设备。由于采用SaaS应用程序,这些设备的访问通常未经IT部门的允许。尽管如此,IT部门依然需要负责管理企业资源的访问,妥善处理个人数据,认可复杂的法规遵从报告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不断完善其SaaS应用程序,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手持设备访问应用时,应用的配置和管理过程能变得更加轻松。

2011年,随着云计算逐渐从概念炒作走向实用,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突破传统计算方式的局限,进行技术和应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虚拟化和云计算带来的诸多益处。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