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IDC发展的影响分析
1 研究背景
自2005年互联网经济复苏以来,随着Web2.0、电子商务、游戏、视频引起的新一轮互联网投资热潮,IDC业务始终稳步上升。即使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IDC的增速仍达39.1%,0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48.7亿。据赛迪顾问预测,国内IDC产业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011年IDC市场规模将达到80~130亿。但就目前国内IDC市场结构而言,基础业务仍然是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的主流,占比达90%以上。
2007年,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概念由IBM在其技术白皮书中提出,2年多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的基于云计算的IDC业务高速增长期似乎即将到来,Goolge、AT&T、Amazon等北美大型IDC运营商相继提供了基于云的业务应用。根据IDC咨询公司资深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Frank Gens预测,从2011年到2012年云计算在IDC领域的净增长率将达到25%,从2012年到2013年实现净增长30%。
本文将针对这一背景,研究云计算技术是如何影响IDC的发展,并针对中国移动IDC业务的发展做出分析。
2 云计算发展简介
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云是一种大量的集群使用虚拟机的方式,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组成大型的虚拟资源池(资源包括硬件、开发平台以及I/O服务)。这些虚拟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地重新配置,以达到更优化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实现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按照不同的服务等级协议(SLA)采用用时付费(PPU)的方式提供资源使用服务。
云计算的一些本质特征包括以互联网为中心、硬件虚拟化、资源配置动态化、计算存储分布化、高扩展性、可靠性、用户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经济性。
要实现云计算,必须实现以下3种关键技术:虚拟化技术、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技术、开放式编程模型。借助以上3种技术和其他相关的弹性计算、数据传输等技术,云计算能够完成PC和一般服务器无法完成的大批量任务,同时其实现的单位成本要低于巨型计算机。虽然云计算目前仍然无法实现大规模紧耦合的任务处理,但是对于大批量、松耦合、可分解的“中型任务”,云计算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效能。
在应用程序可以有效地利用云计算所支持的架构和部署方式的前提下,云计算平台能够让我们获得以下效益。
(1)缩短业务运行时间和部署时间,能够高效完成大批量任务作业,并能够快速的提供新任务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
(2)有效减轻基础设施成本投入风险用,当把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通过云计算平台部署时,用户通过租用基础设施而不是购买来实现,同时也不需要考虑可扩展性和购买多少基础设施。同时如果出现业务量增长或短期工作负荷尖峰情况,云供应商可以利用云技术便利的提供给用户额外的计算资源同时不需要用户所面对增购硬件带来的经济与技术风险;
(3)云计算降低入市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新业务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因而使得中小型企业有能力快速地部署新的产品,开展新业务,从而借助云计算技术促成创新步伐加快;
(4)云计算平台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计算中心,集中数据与计算,减少传输的资源消耗;通过统一规划的架构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额外功耗;通过动态资源分配,最大限度提高计算能力的使用效率,从而宏观上降低运算成本和能源消耗。
3 云计算对IDC的影响
3.1 IDC发展的现状
国内IDC业务发展虽然较为稳定,但以下几点问题已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了IDC的进一步发展。
资源利用率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丰富,IDC业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从而对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服务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IDC服务方式难以满足需求;
能源利用率低:IDC不断攀升的电费成本和建设成本使运营商不堪重负。赛迪研究数据显示,IDC企业的能耗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50%左右,IDC服务器增加的时候,配套用电量将呈指数级上升。如果不采取有利的解决方案,高额的成本开支和额外的能源消耗将成为IDC业务继续发展的障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