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梁念坚:微软从窗到云?云计算是持续增长首因

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刘湘明 秦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8 11:10 
核心提示:作为唯一一家拥有从企业级到消费级全部产品线的IT公司,微软把云计算列为能够保证公司持续增长和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 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软公司把云计算视作可以与上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80年代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90年代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巨大转型与变革。作

作为唯一一家拥有从企业级到消费级全部产品线的IT公司,微软把云计算列为能够保证公司持续增长和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

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软公司把云计算视作可以与上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80年代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90年代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巨大转型与变革。作为唯一一家拥有从企业级到消费级全部产品线的IT公司,微软在2010年报中,把云计算列为能够保证公司持续增长和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另两个是强大的产品组合以及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2010财年,微软在研发上投入了8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而微软约4万名工程师中,已经有70%的人与云计算的产品和服务有关,到2011年,这个比例将会达到90%。

微软不仅推出了大量的在线版本的产品,例如Dyn梁念坚mics CRM Online、Office 2010、 Sh梁念坚rePoint? Online、Exch梁念坚nge Online以及Office Communic梁念坚tions Online,还推出了全新的云计算平台,例如 Windows 梁念坚zure、S媒体记者L 梁念坚zure 和Windows Intune。

目前,已经有超过1万家企业级客户采用Windows 梁念坚zure,全球最顶级的20家电信公司、银行和制药公司中,已经分别有13家、15家和16家开始使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 2011消费电子大展上,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云计算和游戏将会成为微软重要的利润收入来源。

在中国,微软的云计算战略也在加紧部署。2010年9月16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将落户上海,成为微软全球首个云计算创新中心。

2010年11月,微软与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签署合作,宣布与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联合打造国内首个“云计算应用孵化中心”,以及“健康云”和“中小企业云”。

2010年12月17日,中国移动与微软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大力加强在技术、市场和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充分挖掘云计算的潜力,共同促进信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一直深受盗版问题困扰的微软中国公司而言,云计算的战略意义更大,这种基于服务和微支付的商业模式或许能够把中国软件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一举激发出来,为微软在中国的业务带来爆发性的增长。

但同时,微软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公司进行如此大的转型,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都是空前的挑战。本刊记者采访了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探讨微软的云计算战略。

媒体记者:云计算是微软2010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也发布了很多产品,包括Windows 7以及Office云计算的一些产品,微软未来的技术发展战略是什么?

梁念坚:因为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可以很快实现。虽然讲的是云计算,但我们觉得应该是云端计算,因为有一些事情还是需要在端里面做,所以移动的终端会有很特别的功能。我们是两边一起发展,变成我们云端计算的一个大前提。以后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会跟云有关系。2010年我们的工程师有70%是做跟云有关系的工作,2011年会达到90%。

媒体记者:你如何描述整个微软的云计算推进路线图?

梁念坚: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定义,对于云计算,现在每一个人的定义都不太一样。我们的定义是,第一是一定要开放,不是封闭的;第二要经过互联网;第三是要有一个灵活收费的方式;第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采取一个比较开放的方式,很多伙伴可以放到里面。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我们与其他公司有点不一样,因为有一些是比较封闭,有一些是用云的技术,可能收费不是这样,要是没有收费的灵活性,我觉得云的意义就没有了。

我们过去30多年与消费者和企业都有合作,所以我们的云平台也覆盖所有的用户。这与其他公司也不一样,有一些公司比较专注做企业,有一些专注做消费者。我们做的比较宽,以后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在云的基础里面。因为有了云以后,就随时随地可以去用一些应用,随时随地可能要有不同的终端,而这也是我们的强项。因此我们是终端和平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和中国三网融合概念一致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