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银行卡上半年启动换“芯”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正式公布了我国金融IC卡的推进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国有五大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将在今年6月底前开始发行金融IC卡,其他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的时间则为2013年1月1日。根据央行的要求,到2015年1月1日,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换为金融IC卡。这标志着,中国银行磁条卡向IC卡应用迁移工作正式启动。
换“芯”针对所有银行卡
目前银行卡主要分为借记卡、贷记卡和信用卡,据银行业内的相关人士介绍,这次换“芯”将针对所有的银行卡进行更换,而目前已经发行的金融IC卡中则以借记卡居多。
用户在申请办理金融IC卡时,需自行到银行申请办理。不过,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数持卡人所持有的磁条卡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不需要强制更换。至于磁条卡可以一直用到什么时候,目前央行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同磁条卡相比,芯片卡的安全性更有保证。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ATM和电子收款系统的读卡器如果选择从芯片中读取信息,那么芯片上的一些控制安全程序可与收单系统相互验证,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性。目前通用的银行磁条卡由于技术方面的缺陷,使得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设备盗取磁条上的资料,再复制到新的卡片上,从而造成银行卡的使用安全隐患。另外,芯片卡的容量很大,相当于一个没有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里面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并且具备多种功能,更加智能化。
升级成本和受理环境是关键
虽然银行金融IC卡相比磁条卡有许多优点,但却迟迟没有全面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升级换代的成本过高。据了解,一张磁条卡成本大约2-3元,而一张芯片卡的成本则需要20-30元,这些还不包括更新终端ATM与POS机的成本。据估算,升级后的ATM机和POS终端的改造成本分别为约8000元/台和约2500元/台,因此整个银行系统升级换代的成本将达到千亿元以上。
如果银行卡全面换“芯”,成本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个人头上?上述受访的银行界人士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大规模推广芯片卡的话是否需要个人消费者为换卡买单,但估计银行承担成本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银行卡的受理环境也是银行卡能否顺利换“芯”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只有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开始了POS机终端的全面改造,要达到国内受理环境的全面升级还须待时日。
小知识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
链接
广州市内已完成接触式POS机改造
目前广东在金融IC卡的发放及受理环境改造方面均位列全国前列。据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透露,目前广东省累计发行PBOC2.0金融IC卡42万张,约占全国金融IC卡发行总量的7%;此外,从今年3月15日起,广东省新增POS机都已具备非接触式受理金融IC卡的功能。根据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7月末,广州市内接触式POS机改造超过18.03万台,改造率达100%,并同时在广州市内已完成发放8500个非接触式POS机。
此外,在目前已经发行的金融IC卡中,大部分均为中国工商银行所发行。根据工行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工行金融IC卡的发卡量占到全国金融IC卡总发卡量的90%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