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应用发展及格局分析产业主导力量多元化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再一次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关注的重点。物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我国从国家领导人到相关部委以及企业机构都加大了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及发展力度。国家对物联网的重视,必将带动一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因其规模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车联网正成为物联网示范应用的首选。车联网应用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减小车辆安全隐患、优化车主行驶路线、缩短旅途时间,让旅途更具可预测性。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都迫切要求车联网快速发展。同时,车联网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必将在我国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车联网是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车联网刚刚起步,其发展将串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涵盖车载设备生产厂家、电信运营商、业务应用提供商等多个产业角色。产业链上各方在密切合作的同时又展开着激烈的竞争,均努力抢占我国车联网应用的主导权。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并形成优势互补是保障我国车联网应用稳步有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车联网概念,阐述其发展前景,分析车联网应用中涉及的产业角色及当前我国车联网应用的产业格局。
车联网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和短距离通信模块,收集车与人、车与车、车与道路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以及导航、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和业务平台,为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和服务,并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调度,实现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车辆管理和用户体验。车联网是以"车"为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将获取的信息连接到业务应用平台加以管理、分析和深度挖掘并提供包括交通管理、用户安全以及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信息系统。其核心就是信息获取和反馈控制,从而实现"人-车-路-环境"的互联互通。综上所述,车联网应用的关键要素包括:服务/内容提供者、业务和信息平台、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以及车辆和车载模块。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首选应用,其概念自诞生以来一路走红。在我国,车联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已明确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车联网发展,并斥巨资投入到车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领域之一。车联网有关项目也已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一期拨款有望达到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辆。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车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抓手"型业务之一,产业各方均在积极推动车联网应用的全面发展。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车联网应用发展,并为车联网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产业支撑。使得车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商用具备基本条件。
车联网用户潜在市场巨大,市场规模看好。2010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这些数字表明车联网应用目标客户群庞大,增长速度快,具有非常可观的潜在市场空间。同时,赛迪顾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有望于2011年达到2400亿元,车联网设备是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声明:3sNews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