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科院评估:物联网“概念强过实效”
对于各地对高科技企业满腔热情、一拥而上的招商现象,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先满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撒胡椒面”式的扶持,并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应明确不同的发展重点”。
记者从江苏省发改委获悉,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江苏省就重点发展的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行了一轮评估,并拟定了新兴产业发展排位次序,以用于指导和平衡各地“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
其中,新材料产业被评估认为可作为“十二五”头2年重点培育和优先扶持的产业。而在全国掀起轰动的物联网,被评估认为该产业的市场规模仍相对较小,“概念强过实效”,并且目前的发展依赖政府在公共领域的项目附属,建议作为5-10年内的新兴产业进行培育。
高技术攀登计划
吴先满向媒体表示,当前江苏省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拥而上,风电、光伏、平板显示等产业领域,使得产业规模初具,同时已出现了打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的现象。其背后,则是技术创新能力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以昆山的平板显示产业看,其关键的部位和材料仍是依靠进口,“几乎没什么专利。”
为了打破这样的状况,江苏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高技术攀登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将围绕优势和前沿性产业领域,集中突破100项核心关键技术,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提升。其中,高性能战略材料领域占据1/10。
吴先满告诉媒体记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仍是观察产学研的合作成效,这是创新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
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其组织形式上松散、价值取向上差异、利益分配上不稳,“高校在于学术陈旧和价值实现,市场化动力和意识不足;企业追求短期出效益,不重视研究的长效机制”。
即使是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城市试点,在利益分配上明确科技人员最高占股比例的前提下,目前风险分担机制仍不完善,扩大了合作失败的可能。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不明显,与其他产业发展的经验一样,同质化集群的现象非常严重。
吴先满在调研中发现,江苏13个地级市的各类高科技产业园在“十二五”期间都提出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这意味着同质化集群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也导致了优惠政策的变异”。
比如,已有地方政府建议高科技企业在投资建设工厂时“在香港注册公司以外资名义进入”,以此获得更大的优惠。
排位新兴产业发展次序
同质化竞争已经引起江苏高层关注。尤其是从科技部党组书记职位上调任江苏省省长的李学勇,在多次的调研中均指出这一现象。
媒体从江苏省发改委获悉,进入“十二五”后,江苏即着手对现有重点发展的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估。
“省里鼓励各地抢抓新兴产业,但要分重点”,参与评估的省经信委产业处官员对媒体记者表示。
记者获悉,市场需求、自主技术、经济效益、产业关联度和资源环境成为评估的主要基准。
按照确立的评估标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梯队为新材料产业,可作为“十二五”头2年重点培育和优先扶持的产业。其余分别为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物联网。
江苏省的调研结果认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制约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关联度不高,带动其他产业能力相对薄弱;而新能源产业则主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主要以满足内需市场为主,应优先于新能源产业。(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