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移动支付之争(2)

来源:泰尔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31 16:52 
核心提示:3、参与者之间的博弈: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增加竞争筹码 (1)运营商积极推进NFC移动支付业务走向国际化 全球的运营商正在联合起来积极推动NFC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化,为用户提供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进而提升运营商

3、参与者之间的博弈: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增加竞争筹码

(1)运营商积极推进NFC移动支付业务走向国际化

全球的运营商正在联合起来积极推动NFC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化,为用户提供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进而提升运营商主导的NFC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影响力。运营商推动NFC移动支付业务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运营商自发结成联盟。比如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和韩国KTF已经就使用NFC技术开发跨境移动服务达成协议,其中包括移动支付、公共交通票务、促销优惠券等等。两国的公司计划于2012年年底在各自的市场推出这类服务。同时,日本运营商KDDI、软银(Softbank)及韩国运营商SKT也已经结成类似的联盟,针对移动支付和智能海报服务展开测试。

其二,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牵头,运营商参与。比如在GSM协会倡导下,全球16家运营商于2011年2月宣布将联合提供NFC移动支付服务,让全球用户在即使连接不同的手机运营商网络,或者使用不同类型的手机终端的情况下,都可以利用NFC服务。为确保NFC移动支付服务的国际化的顺利进行,GSM协会还表示继续开发可确保NFC相互连接性的认证以及制定相互连接测试的标准。

(2)芯片厂商恩智浦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广NFC

NFC芯片行业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恩智浦于2010年12月向Google的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NFC功能提供完整的开源软件协议栈,这将极大地刺激NFC创新应用的开发。此后不久,Google就于2011年2月向外界公布了内置NFC功能的AndroidTM 2.3版本。除此以外,恩智浦还积极与诺基亚、RIM、中兴等终端厂商合作推广NFC技术。目前已经推出的内置恩智浦NFC芯片的终端有诺基亚C7系列、三星Nexus S系列,未来三星还将在其Galaxy S2系列中增加NFC功能。中兴也表示将NFC芯片整合到其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中。据iSuppli预计,2014年,内置NFC功能的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将达2.201亿部,较2010年的5260万部大幅增长,在所有出货的手机中的占比也将提高到13%左右。

(3)互联网业务提供商Google创建新型开放式移动支付平台

2011年5月27日谷歌发布“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计划,高调进入移动支付市场,引起业内各界广泛关注。

谷歌钱包是一个开放式移动支付平台,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NFC近距离非接触移动支付服务。谷歌钱包支付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谷歌以免费的方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商家,不仅对使用此项服务的消费者免费,还对在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各类合作伙伴和商家免费。

谷歌钱包初期的合作伙伴有花旗银行(银行)、万事达卡(信用卡机构)、First Data(支付公司) 以及 Sprint(运营商),合作商家包括梅西百货(Macy’s)、赛百味、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服饰商店等大型连锁零售商。

其次,谷歌不仅开发自己的API,还计划在平台中集成其他合作伙伴的API。

第三,谷歌计划囊括各种用途的卡片。初期谷歌钱包里只有MasterCard和谷歌的预付费卡。未来,谷歌钱包里将囊括更多的信用卡,还有各种会员卡、打折卡、购物卡、登机牌、车票、身份信息甚至钥匙等。

第四,谷歌计划兼容其他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初期支持谷歌钱包服务的只有Sprint的Nexus S 手机,未来将扩大到更多的Android智能手机,而且还计划将此项服务向其他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推广。

如果Google Wallet的这种新型模式取得成功,不仅会对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加快NFC移动支付的发展进程,并冲击运营商主导的封闭式NFC移动支付发展模式,同时还会加深移动互联网服务和终端软件平台的耦合度。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非常活跃。运营商都纷纷成立自己的支付公司开展移动支付业务。NFC在技术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愈加明显,我国应尽快制定自己的移动支付标准,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以我国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化趋势已经显现,我国要想把移动支付业务做大做强也必将走国际化的道路。另外,谷歌钱包的新型平台化的运作模式非常值得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商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丰富的业务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