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提高低端群体收入应是收入分配改革重点

来源:金融时报——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03 09:55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国家优抚对象在内的四类国家保障对象,数量接近9000万人,如果再加上900多万的城镇失业者,仅以此计算出来的低收入群体就已近亿。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收入分配改革,历来备受关注。近期,随着市场各方对此项改革方案即将推出充满期待,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也再度升温。我们以为,在以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全体国民福祉为主要目标改革顶层设计中,应先将提高低端群体收入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大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以此为改革基点,破除各项体制机制弊端,逐步消弥日益凸显的贫富差距。

需要大力提高收入的低收入者,在当前大致包括普通工人、农民和社会困难群体收入。这一群体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此前民政部的一项统计对此进行了大致的勾勒。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国家优抚对象在内的四类国家保障对象,数量接近9000万人,如果再加上900多万的城镇失业者,仅以此计算出来的低收入群体就已近亿。此外,也有人按照联合国贫困人口的标准计算认为,中国贫困人口的数字应该在2亿左右,真实的低收入群体不会少于4亿人,照此推算,这几乎占到了中国人口的近三成。

如此庞大的低端收入群体,在过去几十年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也因此形成当前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分化。有这样一组描绘贫富现状的数据被广泛引用: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接近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国际上用于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已经发出警告。此前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可以证实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按照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基尼系数达到0.4是警戒线,0.5是危机线,即认为0.4以上已经属于收入差距较大,由此可见,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逼近危机线。

较大的收入差距,特别是少数人拥有大部分财富,而低端收入群体数量庞大,这样远失“公平”的现状,带来的不仅是国内消费难以有效提升,更为社会长期发展埋下种种隐患。有研究指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在这一水平上,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大多数人享有问题,社会问题将激化,国家极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说,把提高低端群体收入作为这次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之一,长期看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短期则有助于扩大内需,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从“稳增长”的角度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显然更有利于抵御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如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能有明显提升,其释放的消费潜力将不可低估。我们知道,经济学上有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看,收入水平越低的个人或家庭,其消费率越高,相反,收入水平越高的个人或家庭,消费率越低。按照这一规律,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其带来的消费效用,将远远大于中高收入群体的效用。以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为例,有研究认为,如果按现代劳动力市场规律办事,实行同工同酬,上亿农民工每年至少可多收入3千至5千亿元,这一金额远高于免除农业税、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措施。农民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工的这一收入“欠账”能否得以消除,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国家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让全体国民走上“共富”之路,就应当以改革的勇气和魄力,破除各项体制机制弊端,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既要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从一次分配中提升劳动者收入,又要借助二次分配途径,完善社会保障等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