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多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的云设计理念

来源:《广播电视信息》 作者:周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16:55 
核心提示:新媒体也好,数字媒体也好,从总体建设来说无外乎包括五个方面或者说五个模块,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采集与制作,然后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存储系统,还要有很高的安全监控以及很好的传输网络。实际上作为一个节目制作的单位或者体系,更重视的是节

新媒体也好,数字媒体也好,从总体建设来说无外乎包括五个方面或者说五个模块,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采集与制作,然后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存储系统,还要有很高的安全监控以及很好的传输网络。实际上作为一个节目制作的单位或者体系,更重视的是节目采集和制作这块,节目的采集制作实际上又牵扯到一个台或者一个媒体到底属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怎么利用云的基本思路解决了新媒体采集制作平台建设中的困难、困惑。

1、采用云技术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国际广播电台过去主要从事对外广播,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对外广播存在着很大的困惑,短波听众用户越来越少,所以要推进新技术的传输模式,因此诞生了用新媒体、多媒体进行节目的推进。在新媒体和多媒体采集制平台这块,就遇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新老系统之间的匹配问题,为了建设一个新的平台,旧的平台是淘汰还是继续使用? 由于建设经费等原因,旧的平台还是会延续使用,这就要求新老系统能够互联。再有就是由于新媒体和旧媒体在架构上完全不同,如何做到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使用,新老系统之间如何平衡。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云技术是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比较好的方式。首先处理器运算能力“摩尔式”增长和运算单位成本减低,互联网上诞生了利用服务器进行分担计算能力的模式。还有就是商业上,互联网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云计算,比如Google、IBM等,能适应各种网络层面,这就是云带来的优势。

国际台是一个外宣媒体,用多种语言,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等开展综合业务多媒体的服务,同时具有网站、手机电视、IPTV,我们有将近40个海外制作点,节目制作过程中又要共享到国内的平台,设备更新又受到当地环境、资金等的影响,所以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必须能在我台内更新之后还能继续支持,在海外更新分支系统,不采用云技术就很难完成。

2、国际台平台建设模式

设计平台的时候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这个系统采用群的方式还是采用单平台的方式?采用大多数传统台的岛的方式还是采用云的方式?还有一点很重要,一个网络的建设安全性,我们的记者遍布全世界,如果是封闭式网络,很难完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网络完成之后,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需求、用户变化、业态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升级改造,我们做交钥匙还是带有云计算的不断升级、伴随服务的工程呢?再有就是现在使用过程中是私有云还是共有云。

分析了上述问题之后,我们解决思路首先就定位在采用在云的基本思路,我们在云的概念下进行建设和推进,也要遵循业界的基本标准,比如规范的SaaS和PaaS的开发程序以及“广电白皮书”的基本架构。插件化的服务模块很重要,它应该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对不同的用户和国内2000多个站点来说,PC硬件档次不同,这些用户都想在新平台上各取所需,就必须到这个服务器群或者云存储体上下载相应速率和相应服务的软件,用这种软件来满足他自己的硬件体系所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SaaS,使不同层次的机器适应新的平台的技术。再有PaaS,所有海外的制作区和站都把国内主平台作为平台提供者,向主平台索取软件,拿主平台作为主架构,跟其他制作点和内容采集发布点交互、沟通。

通过我们采用的云概念平台,我们能适应各种不同档次的传播速率,从PC到笔记本、手机的不同速率,都可以下载相应的软件,当然为了保证安全性,注册、用户认证是非常严格的。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得到自己所能得到的服务,包括远程编辑、审稿。过去必须把整个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海外系统都进行全面更新,现在采用云的理念,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当然软件工作量会很大。

我们采用的是伴随式的服务,而不是交钥匙。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几点:一是所有的61种语言,43种文字都通过云的设计,采用傻瓜化的应用门户;二是内外兼修式的多媒体知识网格,各种语言翻译、沟通的时候,知识结构的备份和使用有时候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采这种方式,可以跟所在国做一些很好的知识备份,解决起来更方便;三是基于云存储式的数据容灾体系,大家知道我们通常的数据库备份有不足,但云存储方式由于特定的用户认证,使得安全性又有了新的提高,比固定的模式更加灵活,数据容灾会更好;四是可计量的云,与过去难以计量的问题相比,现在低速率、低存储设备的计量更加准确,同时更加有效;五是平台由于采用了云的思路,给软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