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微博的“颠覆性创新”

来源:《传媒》 作者:王君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6 11:34 
核心提示:“‘不超过140个字符’,‘关注(follow)一下’,‘通过手机随时发布信息’,‘公民记者’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关键词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这段话,代表了业界对微博影响力的典型看法。

“‘不超过140个字符’,‘关注(follow)一下’,‘通过手机随时发布信息’,‘公民记者’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关键词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这段话,代表了业界对微博影响力的典型看法。

微博与博客一样,都属于美国专栏作家丹·吉摩尔(Dan Gillmor)定义的“草根媒体”。在他看来,“草根媒体”不仅可以生产民有、民享的“草根新闻”,而且将带来“新闻业的转变”,即“从20世纪的大众媒体结构,转变成某种更有草根意味和深化民主的东西”。从新闻出版与传播的角度审视微博带来的这种“转变”,可以视为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的“颠覆性创新”,即基于Web2.0的特点和最新的网络技术,开发出脱胎于博客但门槛更低、功能更强但操作简单,以人为维度,致力于生产海量原创“微内容”的创新性媒介。微博的“颠覆性创新”是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来实现的。

“纳米出版”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出版观念

2011年2月,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送审稿)》,将“出版物”的概念重新定义为:“本条例所称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这一定义首次将“网络出版物”纳入了“出版物”的概念。微博以其每条140字左右的文字或表情符号、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的容量,成为这种“网络出版物”的新秀,比其上代产品博客更符合丹·吉摩尔提出的“纳米出版”(nanopublishing)的概念。

传统的出版物一般依附于大的出版机构并拥有庞大的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量);作为“纳米出版物”的微博,则采取以小取胜的策略,同样获得了可观的“发行量”。以新浪微博上的“名人排行榜”为例,目前第一名姚晨的粉丝数量是6790568,比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读者还要多一倍。这个榜单上粉丝超过300万的有23个,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整个中国,发行量在300万以上的报纸,也只有《参考消息》一家。这一“纳米出版”模式对传统出版的启示,一是品牌决定效益,二是重视议题设置,三是做好媒介融合,加速完成创新媒体业务的转变。

“信息之毂”效应改变了网络人际交流模式

微博具有两个明显异于其他媒介的传播特性。一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既满足了网络时代“看客”们的多元信息需求,同时又将信息巨系统的入场券赋予每个微博用户。这种网状、集群、整合式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点对点”和简单互动的人际传播方式。二是微博以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形式,允许第三方软件的嵌入。喻国明教授据此认为,“嵌套性”构成了微博产品发展的根本逻辑,并体现在以每个微博用户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圈子)的嵌套性扩展上。

实际上,每个微博用户都是广袤无垠的“信息之轮”上的一个“轮毂”(hub),也可视为集线器上的一个节点。一方面,微博用户通过“信息之毂”(节点),将自身的信息辐射到广阔无垠的“信息之轮”(“一对多”),附着于其上的其他用户也可反向与其交换信息(“多对一”);同时,在连结所有用户的“信息之轮”上,不同的群组之间则又呈现出“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另一方面,嵌套于“信息之轮”之中的每一个“毂”,自身又被植入各种第三方软件,可与手机、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绑定,并以短信、即时信息等形式实现内容更新,形成一个便捷、及时的信息交换中心。(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