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国际程序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元上都是13、14世纪世界政治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点、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点、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她作为中国元朝首都存在了99年,牵动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脉搏,是“跳动了99年的世界心脏”和“拥抱着巨大文明的人类历史博物馆”。今天的元上都,虽然成为废墟,但却是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现在,元上都遗址申遗已经进入国际程序。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元上都建于13世纪中期,是蒙古游牧民族创建的世界性大帝国——蒙元王朝的第一个都城,是蒙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往中心。今天,这座古城也是古代草原都城中保存最为完好、能够充分展示草原古代都城风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元上都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互相融合的典范,反映了草原文化的博大与包容。元上都是13~14世纪世界上少有的草原文明、亚洲文明、欧洲文明汇聚一地的多元文化国际大都会,元上都又是蒙元时期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东西方的交流从未像蒙元时期那样广泛、密切。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元代创制的火铳(最早的火炮)等在这一时期传播到欧洲,西亚、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宗教、艺术、医药学也传到了中国。元上都与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的关系,元上都城遗址内还有一些伊斯兰教徒的墓顶石,这说明在元上都生活有伊斯兰教徒。此外,在上都城内还建有藏传佛教、道教、景教寺院,有许多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士生活在上都。
元上都的建设规划改变了以往都城高墙壁垒、与周围自然环境隔绝的规划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巧妙地利用中轴线,把宫城、皇城分割成东西相等的两部分,使上都城的建筑布局显得更加对称、整齐、美观。元上都的宫殿建筑堪称草原都城在城市规划、建筑布局、景观构筑方面的杰出代表。
元上都虽然在1358年被元末农民起义军所焚毁,后来又有一些自然和人为破坏,但由于地处草原腹地,周围人烟稀少,又很少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特别可贵的是,元上都遗址受到这一地区蒙古族牧民世世代代的敬畏和保护,当地牧民们称之为“兆乃曼苏默”,意为108座寺庙,因此元上都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考古挖掘情况
1988年,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再次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元上都遗址列为我国2012年世界遗产提名项目并上报国务院。2011年1月,国务院同意把元上都遗址列为2012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要求,今年7~8月间,国际专家将到元上都遗址进行现场考察。此次考察后,将于2012年上半年召开世界遗产大会进行最后投票表决。
据了解,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在巴黎对《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进行审议。目前,英文版《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图版、影像片等附属文件,已由国家文物局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标志着元上都申遗的国内程序基本完成,已转入国际程序。
申遗配套工程建设方面。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于去年8月初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了地基开槽、基桩浇筑等工作。保护围栏工程招投标已完成,今年4月初安装,5月底完工。国家文化遗产地元上都遗址保护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2570万元,国家资金1800万元已下达投资计划。新遗址大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近日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复,4月初拆除现有大门并在原址新建,确保6月底投入使用。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工程已完成设计,近期与新遗址大门一并开展地勘、招投标工作。遗址安防、环境、气象监测系统统筹考虑,由公安、环保、气象等相关对口部门负责实施,目前已经与江苏瀚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监测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合同。电力设施改造工程由自治区电管局负责落实项目资金并组织实施。博物馆及遗址参观道路新建、改造项目已开始组织设计。
在环境整治方面。遗产区内340座近现代坟墓已全部搬迁完毕。遗址原有木栈道及凉亭已拆除完毕,现有遗址大门前苏鲁锭及遗址内敖包已全部搬迁,并对施工现场和周边湿地环境进行了平整、恢复。遗址周边可视区内山体修复工作已由国土等部门开始组织实施。散户搬迁入户调查及资产评估工作已结束,去年10月底开始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已签订搬迁合同49户,落实补偿安置费600万元。由于申遗专家对保护围栏进行了调整,范围增大,搬迁户数随之增加,经核查,围栏内及遗址周边需退耕12005亩,散户搬迁88户。
考古发掘方面。去年的考古发掘于11月初结束,年内主要对御天门翁城、穆清阁东踏道及东阙台、外城西城墙、御道等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部分建筑构件、瓷片、抛石等。今年4月份开始,将结合展示道路路线,对穆清阁中殿基址前的堆积、御天门东侧基址堆积与门道、大安阁基址东部与南部堆积、明德门门道堆积等考古发掘和清理,并对西关、东关和北关共500余万平方米范围进行考古勘探。
我区将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提出对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特别保护,因为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我国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目前已有40个项目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2项。元上都遗址申报成功的话,内蒙古也将首次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