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世遗 >

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 沿河八省市联合备战

来源:新华网 作者:卫婧,蔡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19 10:42 
核心提示:隋唐大运河亘古千年的文化神韵将得以整修重现。目前,沿河8个省份35个城市正联合备战大运河“申遗”,力争在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保存完好的柳孜古运码头、古旧沧桑的唐代沉船、韵味犹存的运河故道……隋唐大运河亘古千年的文化神韵将得以整修重现。目前,沿河8个省份35个城市正联合备战大运河“申遗”,力争在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隋唐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之一,始建于1400多年前隋炀帝时期,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黄金水道,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线路最长且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省份。

中国大运河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其他运河不同,它具备了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工业遗产等价值。据了解,2006年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9月将完成申遗文本提交预审,2013年8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将完成准备工作并接受国际专家现场评估,力争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预备名单今年3月经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原则通过,包括8个省市35个城市的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可以说,大运河申报文化遗产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大运河属于活态遗产,有些河段现在还发挥着作用。”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宏明介绍说,流经宿州泗县的28公里运河故道是跨越8省市的隋唐大运河为数不多且保存至今的“活运河”,至今仍发挥着灌溉等作用。“安徽省内182公里的大运河保存最为完整,具有申遗的突出价值”。

早在2006年,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就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近年来,安徽省内又陆续发现了多处隋唐大运河遗址,入选申遗预备名单的点段已经增加到7处。其中进入“立即列入项目”包括3段河道、1处遗产点,即濉溪县柳孜码头遗址。“这些地方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物可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张宏明说。

安徽专门制定了《大运河遗产安徽段保护规划》,将在未来20年内投入8000多万元,对大运河安徽段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综合治理和原貌恢复,对大运河周边景观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维护和控制,突出运河聚落的真实性、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生活氛围,保护运河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

“大运河申遗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来改善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张宏明说,“我们还将修建博物馆、遗址公园,打造‘运河城市’,形成一个整体的‘运河景观带’,以此来带动周边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