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旅游 >

移动联通抢iPhone抢到国资委

来源:南都记者 作者:方南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15 14:18 
核心提示:2009年,中国移动嫌苹果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引入iPhone告吹。2010年,以iPhone为代表的机型补贴投入让中国联通入不敷出。即便如此,iPhone在市场销售中自然积累下来的惊人力量仍让运营商趋之若鹜。忘却面子、不顾腰包,赌一个未来。



 

“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一直以来经常如此。只是这种事没办法摆上台面,更没人会向媒体证实。”昨日,一位运营商总部人士在与南都记者通话时如是说。

缘起本月11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向国资委指称,中国联通通过各种方式阻挠移动向苹果公司引进iPhone。另一方面,作为最有可能先引入新一代iPhone的中国联通也在向国资委的工作汇报中提到,中国移动在未与苹果公司签订任何合同的情况下,“引诱”联通iPhone用户离网,转投移动网络。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HTC、黑莓,这些全球知名手机制造商均同时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有合作,却没有一家成为运营商诉诸国资委的理由。

2009年,中国移动嫌苹果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引入iPhone告吹。2010年,以iPhone为代表的机型补贴投入让中国联通入不敷出。即便如此,iPhone在市场销售中自然积累下来的惊人力量仍让运营商趋之若鹜。忘却面子、不顾腰包,赌一个未来。

抢苹果,各说各有理

上周末,一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引入iPhone问题前后向主管部门国资委‘告状’”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去。消息称,中国移动向国资委指称联通阻挠中国移动向苹果公司引进iPhone,而中国联通早先向国资委汇报,称中国移动在没有与苹果公司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故意引诱联通iPhone用户离网。

对此,中国移动有关人士回应南都记者称,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报告。不过一位运营商资深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坦言,运营商们向国资委“状告”竞争对手的事情时有发生。“我无法辨别此次消息的真伪,但真有这样的事也不出奇,只是无法放到台面上说。”该人士称,这种形式的“汇报”本身无法改变什么,但可以给予主管单位一些参考的依据,以获得更多的筹码,或者通过国资委对对方的介入调查,拖延一点时间。

早年,业内曾流传在2009年中国联通即将引入iPhone时,中国移动向国资委提交过一份报告,内容指中国移动运营的T D -SCD M A (3G制式)网络才刚刚起步,整个产业链还有待发展成熟,终端产品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丰富起来。此时此刻,中国联通运营的W CD M A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再引入iPhone这样风靡全球的成熟产品,或拉大双方3G业务之间的距离。

一直以来,在中国电信(微博)行业不对称监管下,用户量最多的中国移动常常要作为“让步”的一方,例如在资费制定上,中国联通可比中国移动低一些等等。但进入3G时代,由于承载着运营3G国标T D -SC D M A的重任,中国移动亦获得了些“砝码”。例如只有T D制式的手机才能搭载手机电视C M M B功能,作为实现移动视频业务的补充手段。

正因为如此,上述运营商人士认为两家运营商就iPhone问题诉诸国资委的可能性很高。“单纯以3G业务来衡量,在中国移动面前,中国联通只是在大方向上获益于不对称监管,具体明星级终端的引入上,总用户数上占优的中国移动因3G用户比例不高,一样有话语的空间。”

根据运营商各自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移动3G用户总数为3199.8万户,约占总用户数(6.11亿户)的5.23%。中国联通3G用户总数为2209万户,约占总用户数(1.57亿户)的14.07%。(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