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旅游 >

“中华”专利战:地球村的商业围猎(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丘慧慧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4-30 12:22 阅读:
核心提示:但是,接下来,一度被忽略的,也是未来最为坚硬的商业碰撞,将是中华两家公司的相互威慑。 关于此次中华专利战的源起,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两家公司都有过各种各样基于在全球某一区域市场上的交恶举证: 比如在欧洲

但是,接下来,一度被忽略的,也是未来最为“坚硬”的商业碰撞,将是“中华”两家公司的相互威慑。

关于此次“中华”专利战的源起,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两家公司都有过各种各样基于在全球“某一区域市场”上的交恶举证:

比如在欧洲市场上,率先冲入欧洲的华为开创性地推出了基于USB接口的无线数据卡,从而助推了这一应用在欧洲的普及,但是市场蛋糕做大后,随着中兴通讯的闯入,早年每部100美金的数据卡已经降至了目前的20美金,市场空间以及利润空间已经被价格的恶性竞争所蚕食,这直接引发了华为指责“入侵者”中兴窃取了其在数据卡等领域的专利、甚至是商标权;

又比如,中兴向记者指称华为选择4月28日宣布起诉中兴“别有用心”,因为当天中兴在马来西亚获得了欧洲运营商Telenor(挪威电信)在当地部署5000个HSPA+/LTE站点的4G合同,这一合同不仅极有可能导致此前由爱立信和华为两家公司部署的网络搬迁,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华为与Telenor未来在欧洲其它项目上的合作关系。

回到全球商业的大格局来看,或者事情的本质更为明了:尽管一度由十数家厂商竞争的全球通信赛场上只余寥寥5家设备商,但是每年150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已经开始随着全球3G的渐次落幕而触及天花板。前几年预期最高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市场销售增长正在大幅减速,加之北美出于政治原因的封闭和坚不可摧,欧洲事实上成为了中国两家公司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这将加剧厂商间对欧洲运营商客户的争夺。

以中兴通讯的年报为例:去年中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仅为5.9%,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仅增长3.87%,而欧洲市场则大刀阔斧地增长了50.26%,与此同时,中兴在过去欧洲厂商拥有优势的非洲市场也增长了55.07%;华为财报亦显示,2010年,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额也只有9.7%,远低于其海外33.8%的增长。

加之4G新一轮全球圈地运动已经起锚,一城一池之失才显得如此的斤斤计较。

成本战,还是成本战

在奉“效率”和“成本”为铁律的通信业,专利战的交锋还牵涉到双方基于“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商业策略。

华为CMO余承东对记者说,华为每年都花费巨资向竞争对手交纳专利许可费以获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票”,从而赢得了时间窗。以2010年为例,华为付出的专利许可成本为2.2亿美元,换来了280亿美元的销售额。“用了别人的专利就要交钱,我们都已经连续交了10年的门票了,可以说,华为是中国唯一一家与国外竞争对手签定了交叉许可协议的公司”,他认为中兴要获得欧洲的准入,向爱立信等专利巨人交学费是为必然,同时在华为优势专利上,也必须付出相应代价。

2.2亿美元其实只是华为去年一年花在专利战略上的成本的局部,还有更多的钱花在了在各国申请专利许可上。

通信行业的专利存在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它强调互联互通,而互联互通的前提是开放与合作;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专利的围城无所不在,厂商间的专利博弈仍充满了挑战。因为,一项有优势的核心专利,在其生命周期内在全球各国获得许可总花费甚至要高达300-500万美元,而还有更多资金花在了非核心专利申请上,以增加谈判筹码。而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的“净成本”。

通信设备厂商之间,时常不得不互相玩这种专利竞争游戏,牺牲部分的效率来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这直接导致很难去分辨躲藏在法律与道德帷幔背后的真相。实际上在过去一年间,发生在全球通信产业的诉讼就多达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相关诉讼46起,摩托罗拉44起,三星32起,诺基亚27起……这里边充斥了跨国巨头间令人眼花缭乱的互为原告和被告的关系,比如苹果与诺基亚、台湾HTC、摩托罗拉互为原告与被告;三星既是苹果的被告,又与KODAK互为被告与原告……(责任编辑:融合网)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