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专利战:地球村的商业围猎
一道坚硬的商业光芒,刺痛了中国公众的眼睛。
如此出乎意料,又如此在意料之中。4月28日晚7时,中国公司华为宣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专利和商标权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000063)提起法律诉讼;仅仅是20个小时之后,4月29日下午,中兴通讯发表反诉声明称,已于当天“在中国针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侵犯中兴通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若干重要专利递交了诉状。”
中兴又被告了,这是一个月之内,中兴在欧洲陷入的第二场知识产权诉讼。但是,与上一次股价受到压抑的情形相反,这一次,资本市场却作出积极的反应:当日中兴A股小幅低开后迅速上扬,以27.59元报收,上涨1.42%。
或许是中国的投资者已经迅速习惯了全球通信市场“你告我,我告你”的局面——雷同的情节,曾经在最近的半年之内,在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诺西)之于华为,爱立信之于中兴通讯公司之间,反复上演;也或许是资本作出反向解读之后,按照“谁动了谁的蛋糕”理论,得到一个诡异、并且功利的心理暗示——被诉者从来都是市场的入侵者,他将改变既有的分配格局。
刚刚重新排定了座次的全球通信设备行业,又燃起了硝烟。如果说,过去5年,分别挤入全球第二位的华为、全球第五位的中兴通讯两家中国公司是以驱逐北电、阿尔卡特、西门子等海外巨头作为进驻国际商业俱乐部的必经战役的话,接下来最激烈的交锋或将发生在他们俩之间。
是时候将这两家同城兄弟视为“国际公司”,而非仅仅是“中国公司”的时候了。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里,从农村包围城市,从中国起步开始全球围猎,他们之间从来不乏商业的争执和磨擦,甚至针锋相对,但是更多的时候,竞争中的共同前行远远大于由此带来的消耗和磨损。
“中华”专利战:地球村的商业围猎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在一年之前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对于业内喋喋不休的“中华”之争,有过意味深长的一段阐述:
他首度向记者坦露了惺惺相惜之情:“大家可能有一种认识,认为我们两家在很多地方看起来是一种恶性竞争,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竞争了20多年,两家企业通过竞争,在实力、能力、企业素质方面都迅速提升,这是主流。我想这要感谢竞争,不然的话,为什么外国同行越来越不如我们了?”
他同时对有可能会继续恶化的“中华”之争已经有所预见:“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大家都有这么多员工,靠领导去激发员工也很难,就是要靠每个地方的充分竞争,面对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这个比领导的号召作用要大很多。所以我也有信心,在竞争中不断地成长。”
同时,他也有所忧心:“我觉得从市场的集中化角度来讲,竞争应该更良性一点,当然这个不是短期的,可能还有很多地方、很长时间内还会有很恶性的互相残杀,这个更加考验彼此。”
这一切,正在被应验。
商业地球村的淘汰赛
有行业人士说,连“中华”之战都从桌子底下打到了台面上,持续了近十年的全球通信设备业淘汰赛或将上演“终结”篇。
上一轮竞逐的最终座次如下:老大爱立信营收308亿美元,净利17.3亿美元;华为1851.76亿人民币(约合280亿美元),净利237亿人民币;阿朗217亿美元,经营利润2.88亿欧元;诺西172亿美元,经营利润为9500万美元;中兴通讯营收为107亿美元,净利6.65亿美元。
可以看到,这张被改写的全球“前五”排序,它的动力即来自中国的两家公司,他们不仅将北电等曾经的全球IT巨人逐出了商业地球村、改写了产业的势力版图,同时他们现有的竞争能力,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利润情况,还在威慑着“前五”之内的其它欧美厂商。故而引来了最近半年内,摩托罗拉、爱立信的专利官司。(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