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原稿历尽周折落沈阳(2)
反复推敲精心勘校
认真删改去粗取精
杨仁恺先生认为,落户沈阳、流传于世的《聊斋志异》原稿应该是定稿,即“清稿本”。从别人代抄的30篇文章分析:首先,有了初稿本之后,才能委托他人代抄;其次,诸如“辛十四娘”、“狐谐”、“续黄粱”等文章,均有蒲松龄较大的删改,而蒲松龄本人手写的 “仇大娘”、“王成”、“促织”等篇章,则发现错字、错句便随手修改,不像勘校他人代抄文章时那样,较大幅度地删改;第三,《聊斋志异》原稿卷一中的最后一篇文章,与卷二中第24篇的“猪婆龙”重复,以致蒲松龄在后一篇的“猪婆龙”首尾画上勾销符号,并写上一个“重”字。再有“海大鱼”一篇,上下也有墨笔勾销符号,可能是蒲松龄在最后勘校时认为,该故事内容不够充实,或者因为其他缘故,决定将该文章删除。
破纸堆中捡回国宝
装裱不当裁缺文字
《聊斋志异》成书后,立即在社会上脍炙人口,其原稿经常被人借走传抄,直到清代乾隆末年刊印出版,传抄现象才稍有减少。据专家考证,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原稿为八卷。清代乾隆年间,蒲松龄后人蒲立德撰写的跋语说,已将《聊斋志异》原稿分为十六卷。此后不久,又分为二十四卷。但是,最终还是恢复了八卷。将《聊斋志异》原稿分成十六卷、二十四卷,显然是化整为零,为了方便诸多人士传抄。
有关资料记载,当年,蒲松龄后人蒲文珊,索取回《聊斋志异》原稿上函四卷后,一直在家中珍藏。1948年,蒲文珊家中的《聊斋志异》原稿不慎丢失。后来,中共西丰县委工作人员下乡检查土改工作时,无意中在一户人家的破纸堆里,发现了《聊斋志异》原稿上函四卷,终使这个流传了两三百年的珍稀文献失而复得。
甲午科“优贡生”、梨树书院山长刘滋桂,在《聊斋志异逸编》序言中说,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蒲松龄七世孙蒲价人携眷迁居沈阳时,他携带的20余卷《聊斋志异》原稿,卷皮已经磨损。直到清代光绪年间,蒲价人才将《聊斋志异》原稿重新装裱,改为两函八卷,恢复了最初卷数。
1951年,蒲价人将《聊斋志异》原稿上半部捐献给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时,原稿已经脱裱,当年的工作人员重新装裱。遗憾的是,由于当年装裱技术太差,不仅装潢极不美观,还将原稿上部裁截过多,以致竟把蒲松龄手写的王渔洋眉批,每行截去一个字或者两个字不等。
《聊斋志异》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记体短篇小说集,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由于各个时期不断翻刻、翻印,造成内容芜杂。《聊斋志异》原稿上函四卷,足以纠偏勘误、以正视听,还《聊斋志异》之原貌。
目前,珍稀文物《聊斋志异》原稿上函四册、《聊斋杂记》32册,均妥善珍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