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其他 >

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奋进“十二五”系列访谈

来源:衢州新闻网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3 09:15 
核心提示: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都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多、要求更高,文化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深厚,经济社会转型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近日,谈及“十二五”文化发展,市文广新局局长郑奇平信心满怀。

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我市文化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市本级重点要加快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进程,目前主要是大剧院、音乐厅建设,争取项目于2012年一季度前开工。县一级因地制宜建设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健全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争取到2012年基本实现“县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一站、村村有一室”目标,到2015年努力实现“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一站,村(社区)有一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服务体系,让读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彻底成为过去,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部门将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加大内容供给,创新服务形式,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保障”工程,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每年组织送演出下乡1000场以上、送图书下乡10万册以上、送讲座下乡40场以上、“文化走亲”活动24场以上,“十二五”期间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率达50%以上。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大力培育农村文化队伍,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每年培训农村文化队伍1200人次以上,到2015年为450支优秀的业余文艺团队配备音响、灯光等器材,使全市80%行政村(社区)建有1支以上的业余特色文体团队,每万人参加业余文艺团队人数达到120人以上。

衢州历史悠久、人文灿烂、遗存众多,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衢州已从文物小市进入全省文物大市行列;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衢州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根据衢州实际,做足做实名城文章,真正让“古城更古,新城更新”。推进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争取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0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使总数分别达到8处、35处、500处和6处。

做好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编制《衢州城墙保护规划》,启动实施水亭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整治工程,到2015年,完成全市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设,争取每处文物保护单位有1名业余文物保护员。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争取新增省级名录20项,公布一批市县级名录。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争取新增省级传承人20名、传承基地20个、传承教学基地20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5个、生产性方式保护示范基地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10个,大力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班、培训班,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格局。

同时推进文化艺术研究,成立衢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开展对本地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研究,组织举办相关文化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整理出版一批衢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和地方历史文献,编撰出版“衢州文物古迹”等丛书。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