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其他 >

农民文化生活调查:文化站人气比不上麻将室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6 13:52 
核心提示: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以前人们对一些地方农村文化缺失的形容。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不过,总体上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广大农民的需求相比,农村文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最近,本报记者分赴黑龙江、浙江、安徽、云南等地农村采访,了解当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期盼。

“喜欢唱、喜欢跳,但是活动场所非常有限”

“等着你,等着你,我在山下等着你……”每晚8点一过,云南腾冲县中和乡大村的文化大院,村演出队的队员已经在台上唱起来、跳起来了。

10多年前,大村就组建了演出队,队长杨菊美说:“那时,我们就在村里的巷道、屋角跳传统花灯、唱滇戏,并不富裕的大家凑钱买录音机、道具、服装,就是喜欢唱、喜欢跳,唱了、跳了就高兴了。”

2009年,大村决定拿出火山石开采权转让所得的200多万元集体收入,建设文化大院。不过,当时200多万元没能及时到位,村里12个党员干部一合计,每人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先期垫付。文化大院如期开工。

在云南,像大村这样的“文化惠民”创建村已经发展到68个。

不过,在许多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相对比较单调,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也还比较薄弱。

“村民们想唱、想跳,喜欢唱、喜欢跳,但是活动场所非常有限。”云南楚雄禄丰县仁兴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云福说,全镇148个自然村,目前仅有16个村文化室,天一黑,大多数村民只能待在家里,实在想跳了,就去哪家的院子里活动活动。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的民间艺术基础不错,东北秧歌、满族花棍舞、珍珠球、寸子舞远近闻名,每年夏秋都要组织几十场“金色田野”百姓大舞台下乡演出。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北林区的21个乡镇已经建起了18个文化站。

文化站建起来了,问题也接踵而至。北林区文体局副局长侯立辉说,下乡演出需要车费、油费以及演员的吃、住、行等费用,搭建舞台也要投入。一次活动搞得好,下次申请经费就相对容易些;如果效果不理想,下次再申请经费就很难了。

另外,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站绝大多数处于“半年闲”的状态。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主要靠国家下拨的文化建设经费,但要正常运营还需要煤、水、电等日常开销,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资金缺口。

为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历史欠账多、现实投入不足等问题,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省级财政按照农民年人均0.5元的标准,每年安排1800万元的“文化惠农”活动补助经费,用于农民文化活动补助。而在此前的2007年,云南省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为25个边境县和3个藏族群众聚居县每县配置了1辆“文化大篷车”,把文艺演出送到村组。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资金投入不能光靠村集体,政府应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另外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戴卫东表示。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这几年民营艺术剧团如雨后春笋。

石国荣,浙江嵊州市黄镇光明村的普通农民。1988年,他创办了嵊州市群艺越剧团,现在已经成为嵊州最大的民营剧团,每年到各地演出600多场。

群艺越剧团是浙江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仅嵊州市就有100多个民营剧团、4500名从业人员。

文化站人气为何比不上麻将室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农村文化的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单从硬件上说,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设施还是比较健全。不过,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并不高。

走进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津河镇的综合文化站,暖气是凉的,在屋里穿着外套还有些冷。大鼓、投影仪、电脑等价值比较高的设备收进了库房。原本用作小剧场舞台的地方,堆满了破桌椅、地毯、旧书包等杂物。

津河镇农民张洁反映,这个季节基本没啥文化活动,像村里的四室一场(图书室、微机室、棋牌室、健身室、小剧场)都不开。“村里打工出去的有一大半,留下来的要么是忙着种地,照顾家务,要么都是年老体弱的,大家白天累了一天,要说搞些文艺活动,一没时间,二没体力。”

当地农民说,他们平常玩得最多的,还是传统的老三样——喝酒、打牌、唠嗑。

记者调查发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这确实是影响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但未必是主要原因。

在云南不少地方,村文化大院建设热热闹闹,文化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不过,也有村民反映,文化大院开展的各种文化惠民活动,初衷是好的,但内容上还有些单一,“除了唱歌跳舞,我们很少去文化大院。”村里的麻将室经常有很多人。

马鞍山市文明办副主任孙宏举说,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综合文化站,但配套工作没有完全跟上,“不能真正实现为群众服务的功能”。

“农村文化建设要避免成为面子工程,就要特别针对农民的特点,不能急功近利。什么时候能让农民有自由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就有很好的效果了。”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说。

关键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

采访中,许多干部群众反映,农村文化建设,关键靠人。

绥化市北林区文体局副局长侯立辉介绍,北林区文工团有将近50人,群艺馆有20人,民艺团有7个人,这三家是北林区主要的文艺团队,文艺汇演、送戏下乡以及庆祝性演出等,主要依靠他们。但是,近年来这些团队人才流失很严重。

“会的人少,带头人少。”北林区津河镇副镇长杨惠斌说,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没兴趣搞文化活动。

黄峻说:“长期以来,在行政村以下,由于没有专人负责文化工作,文化建设的自发性淹没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实现村级文化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关键是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

2009年1月,云南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每年从懂文化政策、有实践经验、德才兼备的干部中选派一批文化副县(市、区)长、副乡(镇)长,主要负责文化建设”。2010年8月,从省级有关部门选派的首批9名文化副县长全部到任。

刘正荣,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到临沧市凤庆县担任文化副县长已经半年多了。他把全县13个乡镇跑了一遍,发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较以往好了很多,农民自发的文艺演出、传统“打歌”经常能见到。

“但是,我们下乡调研,听到群众反映,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相对枯燥,希望能改善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新录像放映的设备。除了经费投入,更关键的还得要有人组织。”刘正荣说。

近年来,云南还想了一些办法,解决“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带”的问题。比如,从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农民中聘用了一批“文化干事”,专门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负责抓好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推进乡村文化产品的开发推介,联系协调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的有关工作;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了一批“文化辅导员”,负责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的培训工作;从热心文化事业的村民中招募了一批“文化志愿者”,协助“文化干事”做好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室的日常事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怎样,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戴卫东建议,应当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他们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同时,重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