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年化12%的巴铁,驶向下一站e租宝
这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实际上只是扎了个模型逗大家玩而已。
今天,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巴铁1号”,这个由我国自行研发的“空中巴士”在河北秦皇岛进行了首次试验,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主流媒体,以及众多网络大V都欢欣鼓舞的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在百度指数上,从8月1日起,“巴铁”的搜索指数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巴铁1号”一夜爆红背后,一场扒皮运动已经悄然展开——技术方案了无新意、幕后推手浮出水面,一个与公众形象截然相反的“巴铁”,逐渐展露在世人面前。秦皇岛首试,是“巴铁”项目重生的序章,还是最终葬生的生死场?
重出江湖
“巴铁”出现在公众视野,并非首次。
2010年,民间发明家宋有洲带着他的“立体快巴”构想,登上了王利芬创办的创业分享视频网站优米网的一期节目。宋有洲在节目中声称,他的项目参加了2010年第13届北京科博会,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专家组的认证。
他还表示,已经与北京市门头沟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在门头沟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
此后,“立体快巴”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先后登上了《纽约时报》封面和《时代》周刊2010年50大“最佳发明”榜单。
然而,国内学界对“立体快巴”不乏怀疑之声,争论一度非常激烈,《南方周末》当时还对这场口水战进行了一番总结:
围绕“立体快巴”的争论正在持续发酵,且大有超出技术范畴的趋势……立体快巴遭遇的不仅仅是城市交通拥堵病,更是科技强国路上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
争议声中,北京门头沟的“立体快巴”项目悄然消失。2011年初,有记者询问“立体快巴”项目进展情况,门头沟区负责人表示,“立体快巴”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这回事”。
此后“立体快巴”销声匿迹,直到2015年5月,宋有洲重出江湖,将立体快巴更名为巴铁,并且与华赢集团合作,成立巴铁科技公司。
“巴铁”的命门
在巴铁的官网上,该公司将巴铁与高铁、蓝光、北斗、银河相提并论,称他们为中国顶尖的科技创新成果。然而尴尬的是,巴铁至今没有获得任何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