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OTT大行其道 磨刀霍霍革谁的命

来源:流媒体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02 20:23 
核心提示: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三至五年后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的目标。

OTT,在去年是业内热词,在今年,它的出镜率依然很高,发展势头有增无减。CCBN2013展会上,众多厂商的展台都有OTT盒子或者相关产品展示,让人看着同样是热血沸腾,OTT的时代真的要来了吧。

杜百川认为OTT是指利用别人的网运营自己的业务。OTT大势来袭,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以及众多厂商,针对OTT进行全面布局,在OTT向各方渗透的同时,他们或抵制,或融合,都在OTT的恐怖势头下找寻着自身的出路。

电信运营商

动作1:向OTT收费

OTT业务已经以势不可挡之势攻占了移动互联网版图。电信运营商在无偿为OTT服务商提供高速通道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担忧。此前被盛传的三大运营商就微信向用户收费事宜,被运营商和腾讯相继否认,腾讯手中的3亿微信用户,让运营商的向用户收费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但是,运营商向互联网企业收费却是被认为合情合理,现已进入谈判阶段。近日中移动联合其他两大运营商,筹划了8个项目,计划向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的OTT类企业收取费用,范围涉及腾讯旗下的微信、360推出的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双方已经展开初步谈判,详情现在还不得而知。

动作2:各推类微信业务对抗微信

近日,有消息称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类微信业务来反击OTT微信的冲击,中国电信正在研发一款名为“翼信”的移动通讯应用对抗微信,中国移动正在整合飞信和飞聊,拟推出全新的移动IM产品对抗微信,而中国联通也将在现有IM产品“沃友”的基础上升级其IM产品对抗微信。然而三大运营商的这一举动却并未被业内看好,分析人士认为三大运营商各自为战,结果只能被微信等OTT业务各个击破。倘若联合开发产品,互联互通,还尚可一战。如此各自为战,最终结果只能是在微信的耻笑中死去。

优势:在提供IPTV类的OTT服务时拥有优势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用户对多屏互动的视听需求被大大激活,为OTTTV的市场启动注入了催化剂。光纤入户工程的实施,也为OTTTV的发展奠定了基础。OTTTV的崛起也吸引了电信运营商的眼球。电信运营商因其成熟的网络、上亿的用户规模、充足的现金流支撑以及IPTV的运营经验成功切入OTTTV。分析称传统电信业在提供IPTV类的OTT服务时相对广电业拥有一定的优势。

忧患:国网公司将在内容上对三大运营商形成制约

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近日透露,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组建方案已经通过批准。据报道,国家广电网络公司将获得双向接入牌照,获准经营国内基础电信接入服务。新浪科技评论称,虽然业内一度盛传新组建的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可以成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相抗衡的第四大电信运营商,但这个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的业务主要方向与三大运营商并不相同。利用新闻出版广电的内容资源是今后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发展的方向。从这点来看,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无线互联网业务可能在内容上要受到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的制约。比如手机阅读业务,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均与大中型出版社建立了紧密的版权合作关系,但如今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出版社与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同属一家,今后如何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将有待时间考验。

点评:电信运营商对OTT可谓是爱恨交加,然而,OTT的强势进入让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对其伸出双手,大势所趋下与其犹疑畏惧,不如大方拥抱。

广电运营商

政策:广电新政策主动示好OTT业务

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三至五年后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的目标。这份鼓励电台电视台与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媒体结合的文件,体现了广电行业欲变OTT业务的危机为转机、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态度。清华大学教授王兴军在近日的CCBN论坛上称:广电网络结构是专为视频传输而设计,速率是一般电信网的170-3500倍,广电网络在内容和政策方面都具有优势。未来OTT时代广电运营商的关键挑战在于:内容版权、带宽、以及核心技术,把握这三点,对广电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将出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在加紧制定2013年至2015年三网融合规划,其核心目标已经确定:计划到2015年底,全国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并具备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各项网络服务功能。这意味着,到2015年底,用户接入互联网及使用互联网服务将多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可以通过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上网。业内人士表示,若三年规划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到2015年,全国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都将具有上网能力,这意味着将多出至少100家宽带接入服务商。届时,将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市场上广受诟病的“假宽带”问题,有望逐渐被消除。另外,随着广电企业大举进入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还将直接挑战电信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上网资费有望进一步下降,上网速度则会继续提升。

应对:地方广电积极谋划应对OTT

广电在继续推动网络双向改造的同时,地方有线也在积极拓宽思路,在OTT的推动下,有线的动作越来越积极,今年的CCBN2013有线未来高峰论坛上,来自上海、江苏、湖南等地的广电运营商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应对OTT的业务部署,如江苏有线的云媒体电视,东方有线的上海高清互动平台建设等。地方广电利用自己的优势全面部署,与互联网牌照运营商合作,构建集有线、互联网于一体的电视平台,为用户提供高清VOD、3D视频等业务,同时开发多种增值业务,形成“平台+内容”的竞争模式。

点评:在本届CCBN2013的展会上,OTT强势出击最终成为了展场最吸引人眼球的“主角”,对有线而言,OTT已成为其改革的催化剂。

厂商

不同于运营商固守阵地的思想,厂家们在OTT的驱逐下可谓动作频频。

十八般武艺显身手,厂商抢滩OTT

今年的CCBN展台充斥着琳琅满目的OTT智能终端,厂商的展台也充分体现了智能家庭这一流行理念。除了融合通信、多屏互动等具体的OTT解决方案,在盒子方面,除了同洲、华为等设备厂商,家电厂商如创维、TCL、长虹、海信、康佳等也推出自己的OTT机顶盒;在UI设计方面,拼图式UI开始流行——大方块、小方块、色块。在体验方面,遥控器越来越智能,OTT盒子也在逐步上演通话业务……

继乐视与小米之后,PPTV也透露即将推出自己的OTT盒子,厂商们都前仆后继抢滩OTT,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厂商的运作下,OTT产业链也在不断更新。

点评:OTT智能终端的面世充分改变了人们的客厅格局,同时也让电视像手机和电脑一样,具备了网上冲浪的功能。OTT的驾临是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方式。

2013年,最火依然是OTT。OTT是“上帝的宠儿”还是“撒旦的礼物”,皆在于产业链各方对OTT的态度。但要牵手还是排斥,似乎现在已经不再是自身意志可以左右的。OTT的强势来袭,让各方或主动或被动都不得不与其融合,现在业内最流行的词便是IPTV+OTT、DVB+OTT!融合已是大势所趋!OTT来也!磨刀霍霍要来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