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互联网民企争办银行 有无风险考量?

来源:搜狐IT 作者:胡润峰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9-18 09:45 
核心提示: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来说,进军银行哪怕只是个设想,也能变成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本来深受电商之苦的苏宁电器,改名苏宁云商并未扭转股价跌势,申请银行的消息倒着实受到市场热捧。

阿里、苏宁、腾讯,这三家民企巨头最近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关键词不是互联网,而是银行。

阿里在金融业的投入已是众所周知;苏宁最近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消息;习惯于后发制人的腾讯则低调布局财付通,并由旗下微信和华夏基金公司展开合作。

在国务院新近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大背景下,尚未落地的阿里银行、苏宁银行、腾讯银行,已成为财经新闻的热词,“谁是下一个银行巨头”,“推动中国银行业变革”之类的分析也时有见诸报端。

想办银行的远不止这三家巨头。众多小贷公司、P2P企业,都在等着升级。银行,跟十年前的地产一样,成了各路资本争相进军的领域。

资本当然是为逐利而来。银行继续享有远超实体企业的丰厚利润——今年中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42亿元,占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1.13万亿元的55%;而政策口风的松动则令资本看到可能性。

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来说,进军银行哪怕只是个设想,也能变成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本来深受电商之苦的苏宁电器,改名苏宁云商并未扭转股价跌势,申请银行的消息倒着实受到市场热捧。

股市对民营银行概念的追捧,令一些注重基本面的投资者费解。在他们看来,目前银行股静态估值乃两市最低的板块,如果看好银行的盈利能力,何不直接去买银行股;如果银行股的估值得不到提升,则民营银行的成功设立,只会拖累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水平。不过,炒概念的投资者向来不看估值。

对于意欲进军民营银行的资本来说,开银行未必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尤其在一哄而上之时。

银行业本质上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对人才、管理、技术、资本的要求都极高。许多人只看到了眼下银行的丰厚盈利,看不到其历史上多次剥离不良资产的政策性保护,也看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风险。要知道,以后设立的民营银行,不可能像目前的国有银行一样,享有政府兜底的隐形担保。

而且,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净息差收缩是必然趋势。民营银行批量面世之日,就是银行业从蓝海变为红海之时。

本轮民营银行热,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嫁接上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前述三家民企,两家是互联网巨头,一家正在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于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美好想象,令民营银行概念热度升级。

由于管制的原因,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美国上世纪末的股市科网泡沫中,互联网金融早就被炒作过了。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在本报撰文称,当年他在美国买的第一辆新车,就是在网络银行中得到贷款。有IT大佬曾宣称,十年后所有的传统银行都将被网络银行替代。十年过去了,美国的银行业仍然是富国、JP摩根的天下,而邱国鹭钟爱的那家网络银行,也在2007年破产了。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