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爱立信中兴专利战真相:商业利益争夺的遮羞布(3)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丘慧慧,魏懿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9 20:25 
核心提示:在短兵相接之下,利用自身专利的区域优势,狙击竞争对手的进入速度,不失为有效手段。 不独华为、中兴深陷专利门,实际上专利战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通信业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发生在通信的诉讼就多达

在短兵相接之下,利用自身专利的区域优势,狙击竞争对手的进入速度,不失为有效手段。

不独华为、中兴深陷专利门,实际上专利战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通信业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发生在通信的诉讼就多达数百起,其中苹果公司相关诉讼46起,摩托罗拉44起,三星32起,诺基亚27起。

为什么专利战会愈演愈烈?

“经历了前几年的淘汰赛之后,电信设备厂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中兴市场人士分析说,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还是技术更新,各公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行业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企业在人力和资金成本(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客观上加剧了西方企业的竞争压力。

于是,专利壁垒几乎是余下为数不多的竞争手段之一。

因为,对于各厂商而言,在本土市场上都拥有天然的专利授权优势,外来者、或者后来者在进入市场时,要么要耗时耗力耗资金在该国进行专利申请,要么付出高昂的专利许可费,买得一张市场准入的门票。

很多时候,为了争取到有效的进入市场的时机、不至于错过时间窗,付费不失为一条捷径,哪怕是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

“我们去年付出的专利许可费成本是2.2亿美元,换来了280亿美元的销售额。”华为宋柳平对记者说,“用了别人的专利就是要给钱的。”

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如此多的专利诉讼产生,与目前通信行业越来越惨烈的竞争形势下对企业利润压榨加剧有关。全球通信行业的投资规模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各厂商对效益的诉求开始从规模要利润,转向了成本的压缩,而每付出一笔专利费,就意味着又增加了一笔费用,因而尽可能扩张自身的知识产权积累,并据此在专利交叉谈判中获得更高的筹码,是为务实之举。

专利“盈亏”平衡术

“你的专利优势减去我的专利优势,就是你应该得到的专利许可收入。”王海波说。

但是,这是一道极为艰难的数学题。

首先,不同于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的影像行业、LED等家电行业,通信产业在技术的开放性、密集性上远胜于其它行业,因为开放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而互联互通是通讯业的本源诉求。在经历了最近5年的淘汰赛后,已经形成了思科、爱立信、华为、阿朗、诺西、中兴此六家企业垄断型竞争的局面,虽然各家的专利布局各有所长,在2G-4G的基础专利上优劣各异,但是由于开放性和互联互通的特点,厂商间的专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极为复杂,相互的制衡也越来越明显。因而,在谈判桌上计算专利的多与寡,时常难分仲伯。

“一家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标准可能几十个国家都有基本专利,而不是此前的一家占了90%。”宋柳平说,交叉许可将成为专利竞争与合作的主流,另外,从产业链的价值而言,专利开放有利于产业链的总体成本下降,对运营商,以及对最终用户都有利——这也将是终结专利垄断的原动力。

但是,在世界通信行业专利大局的理想状态——“专利共享、开放与合作”到来之前,厂商间的专利博弈仍是不可回避的,并且充满了挑战。

“对于在专利上后发者,有时不得不投入成本申请大量的‘垃圾专利’,作为与对方谈判所使用的筹码,但是,为了维护这些专利又同时要付出相当大的一笔费用。”行业人士举例说,“比如一项在全球多国申请的专利,在其生命周期内,总花费甚至要高达300万-500万美元,但是这其中,只有核心专利才能产生收益,大量普通专利则成为企业的‘净成本’。”

该行业人士说,通信设备厂商之间,时常不得不互相玩这种专利竞争游戏,牺牲部分的效率来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唯有高通这样的企业,不生产设备,只贩卖芯片和专利盈利,处于食物链的上游。”然而,大部分企业都不是高通。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