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拨号入口的争夺,运营商将丢失最后一个流量入口

来源:智信创元咨询 作者:陈鸣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7-18 15:32 
核心提示:电信运营商从3G时代开始,逐步开始丧失在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中的话语权,原因在于新的行业生态中,数据流量与增值业务本身的去耦合化,造成运营商逐步沦为数据流量贩卖者,而增值业务的主导权被各大业务流量的入口控制。

互联网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流量经济,BAT三大巨头通过对流量入口的控制,打造了基于核心应用的生态圈,并不断扩展盈利产品线和收入规模,对于没有流量入口的小型互联网企业而言,获取流量的成本变得越来越昂贵,淘宝平台为阿里巴巴带来巨额收入的同时,平台上商家却为获取流量支付大量广告费用,其中80%的商家处于亏损状态。

电信运营商从3G时代开始,逐步开始丧失在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中的话语权,原因在于新的行业生态中,数据流量与增值业务本身的去耦合化,造成运营商逐步沦为数据流量贩卖者,而增值业务的主导权被各大业务流量的入口控制。

例如:中国联通的微信定向流量包,其本质上是在抱微信的大腿,基于微信的巨大用户规模和粘性来赚取微薄的流量费用。而微信则以其巨大的用户流量来打造自身的生态圈,盈利潜力巨大。

三大电信运营商打造的众多互联网业务基地,试图打造自身的流量入口,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但缺少互联网基因以及运营机制上的束缚,使得海量的基础电信业务的用户转移到互联网产品线的过程中不断流失,实际的活跃用户的占比不高。

同时,电信运营商对于自身具有传统优势的一些流量入口,缺乏战略性的眼光,投入明显不足,例如wifi热点的入口,在微信开展wifi热点的自动登录功能后,运营商在此领域也丧失了话语权。而在此之前,运营商多年的wifi热点建设,并没有考虑将其打造成用户流量入口,而只是将其作为数据流量管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的流行语:不作死就不会死。

最近,包括触宝、搜狗这样的输入法厂商,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又瞄准了手机原生的“通话”、“通讯录”这些应用,希望把它们打造成一个新的平台级入口。从运营商应对的情况看,反应也是相当慢。中国移动的彩云通信录也上线了1年多的时间,活跃用户的数量仍非常有限。可以想象,国内三大运营商如果连拨号这样的天然入口都被互联网企业所控制,打造自主流量入口的努力将面临全线的溃败。

对运营商而言,是否还有历史机遇,改变其哑管道服务商的宿命呢?笔者认为运营商在移动终端和网络服务方面还有互联网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如果通过定制机的操作系统定制,仍然有机会在基础通信的粘性服务基础上,打造其流量生态圈。

2013年,中国提出了融合通信的概念,虽然尚未推出具体的应用,但如果不是单纯开发APP应用,而是在定制的Android系统上开发应用,应该可以大大提升融合通信业务的用户粘性。小米打造的智能手机生态圈,其MIUI操作系统功不可没,基于MIUI的IM应用米聊的用户数量也突破的4000万(2013年数据)。对于一家没有任何通信、社交基因的互联网公司,米聊用户数是相当惊人的,MIUI则是小米社交生态圈的核心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运营商定制Android系统+融合通信应用,将为运营商重新建立通信+社交的流量生态圈奠定基础。大家可能想到中移动在2009年发布的Ophone操作系统,在3G时代也曾惨败。分析原因来看,Ophone的合作方是播思通讯当时仍是一家初创公司,在合作策略上有值得商榷之处。如果电信运营商采用定制Android系统+融合通信应用的策略,可以采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操作系统上采用2~3家合作方进行竞争,原生的融合通信应用则可以采用开放操作系统下API接口的方式进行全开放合作。通过竞争机制,相信通过一段周期的运营和优化,相关的产品将逐步成熟。

综上所述,三大运营商目前已经丧失了争夺传统互联网流量入口的时机,如果要避免被彻底OTT化,需要把握4G网络升级,定制终端大量出货的机遇,采用定制Android系统+融合通信应用的方式,重新建立新的流量生态。在开发定制操作系统和融合通信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外部的合作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来打造出有粘性的产品,构建流量入口。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