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不限量套餐更名折射运营商增收困境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沈加军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10-31 10:22 
核心提示:这也是三大运营商回应工信部今年6月,要求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当前“不限量”套餐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全行业立即开展自查工作,切实规范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有人说“不限量套餐”是运营商用隐藏限制性条款误导消费

近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于对一年前推出的“不限量套餐”悄然更名,饱受争议的“不限量”叫法撤换。这也是三大运营商回应工信部今年6月,要求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当前“不限量”套餐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全行业立即开展自查工作,切实规范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有人说“不限量套餐”是运营商用隐藏限制性条款误导消费者的耍小聪明和套路,但是,不限量宣传背后折射的却是电信行业真实的增收困局。

“不限量”的尴尬

从2017年初中国联通推出所谓“不限流量”的冰淇淋套餐开始,几家运营商就纷纷效仿,事实上,不限量首先出现在美国,美国市场是我国不限量套餐最有借鉴价值的一个案例。

不限量最先是由美国四大运营商中的AT&T提出,并在美国电信市场上存活了一年。不限量的面世本意为了解决流量市场的需求问题,但事实表明不限量套餐被高流量恶意使用。

在各国电信业的实际操作中,不限流量都是有定量限制的,超出限制上线,网络会降速,甚至可能出现被断网,这也是广大用户最为不满的地方。

此前在“不限量套餐”的宣传内容中,涉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达量降速”提示被刻意弱化,很多用户并不知晓流量超过一定量后会被降速。甚至,在宣传内容中此类用户提醒也仅以小字号存在,对消费者的提示并不到位,这也是导致大量用户投诉的问题关键。

事实上,不限流量这种说法在通信业内部其实早就已经备受诟病,就是因为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实际上都有流量上限,一旦超出限额后,继续使用会从4G网络降到3G网络,而3G网络实际上在上网的时候,就可能跟没有网络差不多。这引发用户反感是必然的事。

长期关注通信业发展的专家纷纷表示,运营商不仅要将规则提前明示,更重要的是不能采用容易引发歧义的措辞误导消费者。

好在三大运营已经悄悄完成整改。据了解,伴随“不限量套餐”的整改,北京移动此前相关套餐的宣传中“不限量”字样已被“放心用”替代;北京联通的相关宣传也全部用“敞开用”替代了“不限量”;北京电信官网中相关套餐产品则变更为“天翼20G+套餐”。

仿佛一场闹剧尽管引起各方群起而攻之,但是在事件背后,其实潜藏着三大运营商面对公众的无可奈何,一方面,强大的国企甚至是垄断国企的企业形象,让运营商的强势地位极度敏感;另一方面,广大通信行业的积极拓展者们内心深深的委屈感和挫败感。发展最快、提速最快、降价也最快的发展成果颇有被不断鞭打快牛的节奏。

电信业深陷困局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三年来,通过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取消语音通话的长途和漫游费等措施,我国宽带资费在持续下降。(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