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微信风波是中移动和腾讯没配合好的产物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林紫玉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4-15 15:25 
核心提示:但在“明责微信,暗渡4G”这个议题上,中移动与腾讯的用力不均,造成了前者的被动。腾讯从上到下围绕这个论点,集中发力,的确有催发4G牌照的作用,但更多会引发人们对中移动网络质量的吐槽以及“上了4G就不用收费”的理所应当。

向微信收费这件事的讨论已经成为智力比拼,各路人马想出各种观点,即便收费只有一个刚性理由:拥有3亿用户的微信,需要对所占用的信令资源进行补偿。至于运营商对微信的羡慕嫉妒恨,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与收费无直接关联。

在种种混淆视听中,带头大哥中移动也“别有用心”地做了几件事,而且有一部分还跟腾讯达成了默契。前几天的博鳌分论坛上,腾讯总裁刘炽平直面微信事件,说信令占用只在2G、2.5G存在,4G会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句话几天前小马哥在深圳的一个会议上重点论述过,再之前,中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也对媒体说过。

作为中移动的头等大事,尽早获取4G运营牌照无疑要比向微信收费更为重要,有理由相信在这个问题上,小马哥与中移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成为腾讯在微信事件上一致对外的口径。对双方都有利,不是吗?

这两天微信团队的正式回应,又再次把矛头对准2G、2.5G——可以看出,腾讯在这件事上不仅配合了移动,而且不得罪其他两家3G运营商。

但是事实上,智能终端的休眠模式与应用业务周期性交互,从而引发向核心网及服务器不断发送指令这一问题,并不会随4G部署而解决。4G网络依然会受到信令风暴的冲击,我采访的大量专家均表示,4G标准组织3GPP在制定标准时,主要针对视频等大流量传输做出了提升,但并未针对小流量常在线问题做出根本性改善;甚至到了LTE时代,由于网络的扁平化和全IP结构,信令风暴已经从无线接入层面直接冲击至核心网。可以说4G本身无法解决信令风暴问题,只有不断地扩大网络容量,才能满足始终在线对信令资源的需求。

但在“明责微信,暗渡4G”这个议题上,中移动与腾讯的用力不均,造成了前者的被动。腾讯从上到下围绕这个论点,集中发力,的确有催发4G牌照的作用,但更多会引发人们对中移动网络质量的吐槽以及“上了4G就不用收费”的理所应当。

此外,一个古老的网间结算话题也被重新翻出来,有一些人认为,中移动那么着急向微信收费的真正原因是,微信让中移动向电信联通缴纳了大量的网间结算费用。这个话题中移动官方从没提过,一些内部人士的公开分析也没说过,此论调出现的背景也许很单纯,也许很复杂。不管怎样,真实情况是,网间结算如今根本不构成中移动的威胁。

根据2012年的财报,中移动用于网间结算的费用总额是25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包含了语音、短信和数据流量等网间结算的总和,其中不同的链路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业务的收费标准也不同,计算相当复杂,流量结算只占很少的比例。

单讲互联网流量来说,中移动在2010年前确实很紧张,TOP200的网站在移动IDC上设立服务器的没几个。2010年8月中移动总裁办公会确定了要超常规发展IDC,半年后,就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浙江、重庆等地建设7个一类IDC, 引入了全部TOP200网站,目前中移动在一类IDC节点的机房面积、网络带宽、用户规模等均处于主导地位,基本可以满足CMNet的流量需求,此外还重点围攻电信联通传统的集团客户。

因此,在“网间结算”这个问题上,中移动扮演了一个楚楚可怜的受“垄断”压迫的角色,以此来换取监管层和舆论对其固定宽带业务的策略支持和同情心,而实际上,移动、电信、联通三个超级“局域网”早已经成形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