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2012年中国移动发展策略探讨分析(2)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10 18:36 
核心提示:中移动本可以与苹果手机分一杯羹,但是,这一合作的主动权已经不在中移动手中,因为苹果只使用高通的芯片,但高通此前一直没有推出TD-SCDMA芯片,这也是中移动最早与苹果接洽,却仍然迟迟不见结果的原因所在。 现在

中移动本可以与苹果手机分一杯羹,但是,这一合作的主动权已经不在中移动手中,因为苹果只使用高通的芯片,但高通此前一直没有推出TD-SCDMA芯片,这也是中移动最早与苹果接洽,却仍然迟迟不见结果的原因所在。

“现在,高通正在加快TD芯片研发,但时间表仍然不能问中移动。”对此,奚国华有些无奈。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新的变革有可能直接颠覆运营商的业务根基。过去,包括中移动在内,运营商的主要收入与利润都来自于语音业务,但现在,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新技术与新应用正在加速替代通信业务,从语音业务、短信、彩信到更多的增值业务,运营商越来越被边缘化、管道化。

传统电信业务中以运营商为核心的生态链已面临瓦解,随着互联网与通信网边界的模糊,由运营商统治的封闭的藩篱正在被打破,消费者可以在基于宽带业务的互联网上,实现先前只有通过电信运营商才能实现的语音和视频通话,而不需要再进入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作为载体。有些互联网业务,如网络、网上支付,仍需要移动运营商这个通道,但运营商只是主要参与者,不是唯一的主导者。

一个例子是,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的ARPU值(人均收入)下降至65元,在去年第四季度基础上继续下滑了12.2%,而腾讯的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7.5%。从两个行业老大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的日子正越来越难过,互联网巨头们的优势则日益明显。

未来业务的优势

在奚国华看来,与新入的竞争者们相比,目前传统运营商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手中掌握着网络,“我们现在主要的事情就是把网络的事办好。”

但如何把这件事办好,却并不简单。

对运营商来说,网络既是最大的资产、最强的资源、也是最大的负担。在建网之初,运营商需要投入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的巨资,才能搭建一张完善的网络,如果后续经营情况良好,发展大量用户并长时间使用,这张网络的成本会逐渐被摊销到无限接近于零,这也是成熟运营商高额利润率的主要来源;但另一方面,如果网络运营不力,客户规模低于预期,或是迅速被淘汰,那么前期的巨额投资就有可能瞬间化灰,全世界很多运营商正是因此走向衰落甚至倒闭破产。

随着技术的革新,如何规划网络正变得更加复杂而艰难,一个技术标准的生命周期正越来越短,投入越来越大,而运营商们甚至不得不同时建设运营两张甚至更多的网络,网络规划布局是否成功,甚至将直接决定一家运营商的命运成败。

在此之前,联通就曾因为CDMA与GSM两张网络的“双手互搏”而陷入巨大内耗。

外界也一直在猜测,TD-SCDMA与TD-LTE是否也会形成“双手互搏”。截至今年4月,中移动已经建设了超过了22万个TD-SCDMA基站,累计网络投资超过1800亿,终端补贴也超过300亿。业界很多人士担心,发展TD-LTE将导致TD-SCDMA生命周期缩短,这些巨额投资也将“打水漂”,并认为这是目前政府与产业界对TD-LTE支持不够坚决的重要原因。

不过,奚国华表示,TD-SCDMA与TD-LTE并不矛盾。TD-LTE还要两年时间才能成熟,这两年中国移动需要TD-SCDMA主打市场,“中国移动现在是真心实意做TD-SCDMA。”

值得提及的是,数年前,在TD-SCDMA发展陷入低谷时,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的奚国华一直是其最坚定的支持者,积极奔波于产业链各方,了解并推动该产业加快发展。

奚国华说,目前技术已经实现,在现有TD-SCDMA基站上,只需要添加一块基板,一根光纤,更换一套系统软件,最快只3小时就可以升级到TD-LTE。这意味着,中移动可以在兼顾建设发展TD-SCDMA同时,推动TD-LTE加速商用发展。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中移动内部反复强调的一个词就是“四网协同”。其中,2G网络是中移动目前主要利润来源;3G网络TD-SCDMA是未来2年内中移动应对市场竞争必须的“锐器”;WLAN是进行数据分流的辅助补充;而TD-LTE则是中移动“未来的希望”。奚国华希望,中移动通过协同规划,让4张网络形成最有效的合力。

除此之外,加强固网经营,提高全业务竞争优势也是中移动的网络战略其中一环。

2009年12月,奚国华还担任工信部副部长时,曾制定“686号”文件,在2年内禁止中国移动集团经营有线宽带接入业务,有线宽带业务只能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授权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不过,随着文件的到期,中移动将有望获得固网业务牌照、扩大整体业务范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