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4G网络陆续试商用 盈利模式依然待解
中国移动4G网络试商用正在加快步伐。
继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公布4G套餐之后,近日中国移动在北方首个4G试商用城市——青岛也开始办理4G手机,并推出50元、80元和120元三档流量套餐卡。
不少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移动还没有适应以流量经营为主的4G网络时代,消费者似乎也没有养成大量使用流量的习惯。建设一个4G产品的生态圈,开发更多的产品,引导用户使用流量是当务之急。
套餐被指不适用
据了解,中国移动青岛公司4G试商用的资费共推出50元、80元和120元三种套餐,每月分别包2GB、4GB、8GB流量。用户只要预存一定费用办理相应套餐,签约承诺使用24个月,便可免费获得MIFI设备或者CPE设备。
今年9月末,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曾率先试水4G网络运营,开始预约办理4G通信业务。
目前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移动在北京等全国326个城市开展TD-LTE扩大规模试验。相信不久中国移动在各地的4G套餐会相继出炉。
但是,中国消费者似乎还没有养成大量使用流量的习惯。
公开资料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人均月流量消费为123M,中移动2012年人均ARPU值68元,其中流量费10元,人均月流量约100M。
中国移动现在的4G流量套餐,普通用户并不需要这么大的流量,也不愿意付这么多钱。
电信分析师曾韬认为,中国移动现在公布的4G流量套餐不适合多数用户,他预测以G为单位的4G业务套餐将至少需要到2017年才可能被广泛使用。
今年2月份,思科发布的数据流量预测报告称,亚太地区移动用户月均使用数据流量将从2012年的136M增至2017年的约1.75GB。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G时代运营商应该是以经营流量为主,语音为辅,但是现在中国移动试商用阶段对套餐没有充分考虑到4G网络时代的特点。
数据流量增量不增收
与此同时,一个全球运营商共同尴尬的问题在等待着中国移动——数据流量增量不增收。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移动的无线上网业务一直保持着100%以上的增长。中国移动年报显示,2011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累计3614亿MB,同比增长152.1%。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比上年增长187.6%,收入同比增长53.6%。
但是流量增长并没有为中国移动带来多大收入,反而冲击了通话和短信业务,收入大降。例如语音业务占中移动全部营收比重一直在下降,2010年为70.8%,2011年为69%,2012年为65.7%。2012年年报显示,语音业务税前营业利润为1505.2亿元,较2011年倒退了0.5%。
全球大部分4G网络运营商都已经开始转入以流量经营为主的时代。2012年,通信行业咨询分析师查坦·夏尔马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和 Sprint85%的流量是数据,表明美国移动行业已经不再由语音业务主导,成为一个以数据为推动力的行业。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增长很多,但是赚得并不多,这让中国移动的尴尬和酸楚非常明显,这也是中国移动此前和微信剑拔弩张的主要原因。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今年也曾公开表示,运营商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网络和终端去应对流量增长,建立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尽快实现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
在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看来,中国移动在4G网络时代没有适应过来。
曾韬表示,中国移动在建设4G网络的同时,也要建设一个4G产品的生态圈,开发更多的产品,引导用户使用流量,而不仅仅限于目前的高清视频。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 三家通讯运营商开展的多项便民服务举措 群众关心的问题回复来了
- 中国移动5G室分融合组网新方案亮机第7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
- 从2019年11月1日起山西省晋城市率先进入5G时代
- 全新Massive MIMO方案助电信运营商加速推出5G服务并有效控制5G演
- 甘南州举行和创5G智绘甘南5G发布会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
- 多家企业首次采用中国移动商用5G网络、CPE和MEC平台展示5G远控驾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打通内蒙古自治区首个5G电话
- 上海移动打造5G智慧赛场,助力上汽国际赛车场成功举办国际赛事
- 中国移动携企业打造智慧商超共同拓展智能生活
- 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基于O-RAN架构的人工智能保障VR用户体验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