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网约车政策现松绑迹象(4)
此次泉州和兰州城市网约车细则的调整,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王军看来,正是因为前期地方细则规定过严,造成了网约车供给减少、乘客遭遇打车难、多数司机面临失业、黑车问题再度卷土重来等一系列后果,影响到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对网约车监管的评价,所以根据运行后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效羽也认为,泉州和兰州的做法,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我认为,网约车没必要对车型、排量制定过高的门槛,不仅会使供需再度不足,也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尤其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道路资源没那么紧张,公共交通服务保障的能力客观上讲也比较薄弱,下调网约车门槛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泉州和兰州的做法,是否能在属地新政中形成“羊群效应”?顾大松谈道:“网约车新政,本来就是叫暂行办法,意味着实施一定时间还会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既可以向‘紧’调整,也可以向‘松’调整;此次,泉州、兰州地区向‘松’调整,释放出积极信号,网约车监管整体放宽,是未来趋势。”
张效羽认为,发展中城市,应该效仿泉州和兰州,放宽网约车监管标准;发达城市,也应借鉴这一做法,在排量和户籍要求上逐渐适当放宽。“不过,目前,因为北京、上海等城市,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担心放宽会造成交通拥堵等情况;再者,网约车的定位是提供中高端服务,在发达城市中有市场需求,也有不少司机满足标准可以提供专车服务;其次,执行层面也还未下达完全的‘封杀令’,禁止平台给非本地户籍司机派单,综合以上因素,一线城市网约车的供给矛盾还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对其放宽监管,还不是迫在眉睫。”张效羽说。
王军指出,综合各地新政,在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等方面的规定,总体上偏严,建议放宽标准;基于每个城市的网约车供需情况不一,网约车新政给了地方政府自主权,所以,还是应由各地政府来把握“松紧”程度,以尊重群众出行需求,结合本地交通情况来制定政策。
融合网|DWRH.net关于本文的声明:
文章来源及作者信息:本文作者为《法治周末》报社见习记者罗聪冉。
自2017年4月1日开始,《法治周末》报社与融合网|DWRH.net正式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上述两大平台原创内容的互相转载、共同撰写等相关事宜。
在合作期间,融合网|DWRH.net已获得《法治周末》报社文章转载的合法权益,敬请周知。在贵机构尚未从相应版权方处获得正式授权前,请勿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