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未有效跟踪消费贷用途,多家银行吃罚单(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郝若希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12-05 10:51 
核心提示: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金融机构因消费贷违规被处罚。今年监管也未放松,上半年,中国农业银行义乌分行、浙江磐安农村商业银行因信贷资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被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金融机构因消费贷违规被处罚。今年监管也未放松,上半年,中国农业银行义乌分行、浙江磐安农村商业银行因信贷资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被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由于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以及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

消费贷流向非消费领域

近年来,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加入消费贷阵营。

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居民短期消费贷规模已超过8.24万亿元。这一数据在2012年年末仅有1.94万亿元,在2014年是2.66万亿元,从2015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4年至今年9月末翻了3倍。

按照央行统计口径,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是居民消费贷款剔除中长期车贷房贷后的部分,长期贷款以房贷为主。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测算,新增异常消费贷款大额流入楼市。由于去年下半年按揭贷款受到额度限制,部分居民或通过消费贷支付首付,导致居民短期消费贷的高速增长。

审计署6月2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称,审计发现,9家大型国有银行违规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360.87亿元,抽查的个人消费贷款中也有部分实际流入楼市股市。

经济学者宋清辉表示,个人消费贷违规流向股市、楼市,很容易导致监管统计信息失效,贷款市场不合理膨胀,干扰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秩序,给银行、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扰乱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安全。

针对消费贷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监管部门纷纷出手,严查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流向,各家银行也已经加大力度进行消费贷合规自查。

据媒体报道,目前,多家银行要求近期办理过消费贷的部分客户补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以进行再核查。对于金额较大的消费贷款,银行还可能会约见或走访借款人、收集相应的资金使用凭证,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消费贷款资金不符合要求,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等情况,银行将立即联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违约行为,并要求提前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消费贷流向楼市的监管明显加强,今年以来,消费贷增速放缓。各大银行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银行渠道的消费贷净增量仅为1万亿元,同比减少2000亿元。其中,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46.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26亿元,增幅1%;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263.24亿元,比年初下降294.59亿元;其他银行消费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紧。

增加借款人违规成本

从前述罚单可以看出,个人消费贷资金用途是监管部门严查重点。乱象之下,监管层下发各类金融风险提示或消费贷整改通知,也向违规放贷银行开出罚单。尽管监管重拳出击,个人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却屡禁不止。(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