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腾讯电商门前摔了一跤:“QQ+”模式失效(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1-08 09:30 
核心提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上,天猫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20.7%,苏宁易购为5.7%,腾讯电商仅占5.4%。 尽管没有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但腾讯电商的品类扩张已经箭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上,天猫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20.7%,苏宁易购为5.7%,腾讯电商仅占5.4%。

尽管没有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但腾讯电商的品类扩张已经箭在弦上。

品类扩张,并走上规模化道路被认为是亚马逊的成功秘诀之一。但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认为,亚马逊的品类扩张,是有章可循、有序的扩张,而只瞄向高毛利率品类的无序扩张,成为一些国内电商模仿者的跟进误区。

时间窗口

腾讯最新的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达到23.6亿元,占当季总收入的15.2%,已然成为广告、游戏之后的第三驾马车。

根据财报,当季电子商务自营业务交易量提升,主要得益于增加商品类目及拓宽地域覆盖范围。被冠以“爷们电商”的易迅网还在努力摘帽子中。

还是亚马逊,为了加强与供应链上游的关系,在上市第三年后,推出第三方开放平台Marketplace;通过开放平台,亚马逊抢食了eBay平 台上规模较大的大卖家。腾讯电商也想模仿类似路径。侯艳平曾透露,从去年第四季度起,QQ网购平台会有超过100万SKU通过统一入配的模式(即统一配送 模式)接入易迅网。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我们回过来看,你可以从一个强势的类目切入,但是它不能成为你的全部。”卜广齐向记者坦言,平台必须要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特点定位到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后,未来的空间更大。

但问题在于,互联网竞争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用户惯性,即对于相同特性的产品,人们并不习惯随意更换已经习惯使用的产品。扩充品类的腾讯电 商,更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将用户固化到腾讯电商的搜索里,而非在其他网站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时被转化了。毕竟,留住用户比抢回用户更加容易。

随着微信的崛起,似乎为腾讯电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一次,微信“教父”张小龙问卜广齐,是不是能够“干掉(淘宝)购物车”。于是在去年“双11”当天,易迅网联合微信上线微信卖场。

显然,在IM领域,微信已经遥遥领先,把对手甩出好几条街;而腾讯电商在体量上还远配不上微信。依据之一就是,尽管微信卖场自去年“双11”上线后,日均有1万单左右,但商品客单价大都在200多元的区间。

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腾讯电商利用微信弯道超车,更像是在画一张“饼”。

“百年老店常见,但鲜少看到百年的互联网产品。”一位阿里高管曾表示,用户购买习惯的培养与迁移都不容易,而且阿里也在积极布局移动电商,力推手机淘宝、微淘、淘点点、来往等产品。

与阿里系电商的竞争,腾讯电商的高管一向不愿多谈,但曾私下表示:“悬殊太大,现在没想过。”但是,腾讯电商一直将京东视为对手,不惜砸入大量资金、流量,力挺易迅对抗京东,甚至杀入京东的大本营北京市场。

按照腾讯的内部目标,如果京东的市场份额是15%,希望自己做到10%。

2012年,京东公布的成交额为600亿元。根据腾讯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截至2012年12月底,腾讯电子商务交易全年收入44.27亿元。

目前,京东内部普遍认为,2013年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已成定局。而业内有消息称,京东2014年的目标有可能定在2000亿元。而腾讯电商也在2012年提出,5年内销售破2000亿元。

“与阿里、京东相比,腾讯电商的知名度还不够大;与苏宁相比,它毕竟不是全渠道。”一家知名快销品牌的市场总监向《第一财经日报》坦言,与腾讯电商的合作关系,远不如与阿里、京东密切,“主要还是体量太小了。”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