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点燃阿Q大战(2)
一名实际体验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线下支付的用户告诉《IT时代周刊》,在操作体验上,微信支付优于支付宝。在银泰百货店的支付宝当面付的操作过 程与银联POS机刷卡付费类似,期间还出现多次支付失败,有不少付费用户在等待。而在上品折扣店体验微信支付时,则过程相对顺利,更为便捷。
实际上,微信和阿里关于移动支付之争,支付场景和用户支付习惯的培育是核心。只要谁先抢占和培养了移动支付习惯,谁就是胜利者。在这点上,微信显得更有优势,因为微信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为使用频度的移动应用,而支付宝和天猫是以天或周为使用频度的应用。高频度的应用可能会把用户需求榨干,而淘宝则会被截流,曾经在互联网PC时代的优势也可能逐渐被瓦解。
不可否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已独占鳌头。正因如此,身高1.66米的马云曾发出“我就算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豪言壮语。但支付宝的辉煌在移动时代还能否续写?
腾讯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微信支付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它更像是给移动支付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微信支付将在其工具能 力的基础上,把微信的一些优势,譬如把移动端的用户基础能力、社交能力和开放能力整合,以用户体验为基础,探索微信支付服务和价值的平衡。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朋友圈分享传播累计超10亿次。朋友圈的社交分享对二次消费的强作用力也是不可小觑。正因如此,之后阿里电商平台逐渐收紧了对微信的限制,不但屏蔽微信到淘宝的链接,甚至连淘宝店铺描述中也不允许出现微信的字样,如临大敌。
在微信和阿里关于移动支付的竞争中,支付场景和用户支付习惯的培育是核心。
用来往“补课”
被微信支付刺激后,阿里巴巴发现,移动端的大众级应用虽然与从属电商的专业级应用有一定距离,却有着黏性高、使用时间长、渗透率高的特点,而这 是专业应用如手机支付和手机淘宝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的指标。阿里巴巴过去在PC端发展社交的所有努力全告失败,在移动时代已输不起,先摆出气势汹汹的架 势把这块做起来再说,至少在数字上先做上去,也聊胜于无。
于是,马云终于挽起袖子,决定大干一场。为此,阿里组建网络通讯事业部,由原来的旺信业务和来往业务组成,直接向CEO陆兆禧汇报,将移动通讯升级到集团主营业务层面。10月21日,“来往”正式上线。从“长相”来看,来往跟微信的功能有80%的相似度,差别在于来往强调安全私密交友,没有“摇一摇”和附近的人交友等功能。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叫“扎堆”的功能,产品形态跟QQ群聊模式相似。
阿里巴巴员工给马云开了个叫“江湖情”的扎堆组,马云在里面放歌一曲,唱了一首《鸿雁》。同时,马云还给所有阿里人下达了任务指标,11月底,前每个人都要有100个来往好友(不能是阿里员工),否则年底没有年终奖。
12月11日,在杭州举办的来往升级产品沟通会上,阿里方面表示来往除了新增各种区别于微信的功能外,更提前透露,来往将在春节前推出支付系 统。相关负责人强调,来往支付与微信支付在骨子里有着天壤之别——来往的支付系统是基于支付宝,而微信支付却与财付通没什么关系。
谈及来往,马云曾在内部发言中称:“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的努力。”由此看来,他的确担心阿里巴巴在移动时代被甩下,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化莫测,可以让小不点变为巨头,也可以让巨头变回小不点。
其实,来往并不是今天才有,却是阿里最近才开始不惜代价去推,摆出破釜沉舟的架势去做的。但用来往去颠覆微信,显然很不靠谱;用来往牵制微信, 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搭调。微信社交关系的沉淀,是其最核心的优势,用户转移的成本太高,而来往又没有太多突出的产品特性,牵制微信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一些不正常现象已经出现。记者发现,淘宝店上出现了只要花10元就可加千人粉丝的产品,可帮助阿里人早日完成老板下达的指标。而且, 在来往中形成的关系链脆弱,用户毫无选择余地就被拉进各种“扎堆”群,忍受着营销广告无止境的轰炸,受不了的用户只能一退了之。
来往未必能牵制微信,但重点是:阿里巴巴已然认识到自身在移动端的薄弱实力,并决心不惜代价赶上去。来往和微信的对攻只是表象,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端全面走向对立,才是根本。
第二章 战争全面打响
在过去,腾讯和阿里两大平台各行其道,各霸一方。但在移动互联网中,业务边界日渐模糊,它们不可避免地迎来正面战争。
移动互联网潮流的凶猛,BAT巨头无人敢对其予以轻视,即便觉悟最晚者如百度,也奋起直追。但一年前三大巨头在移动端的动作,与其说是在布局,不如说是在试探。从结果来看,似乎只有腾讯一家是真正把移动端当成大事来做,决心也最大。
由于阿里的业务具有高度封闭性,其自办流量业务已经做大,可以独立自主并实现自给自足。因此,作为通用流量入口的百度并不能对其构成重大威胁,唯一对阿里巴巴核心利益构成潜在威胁的,就是已拿到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腾讯。
恩怨,在移动时代升级
马云和马化腾,两人在互联网圈内很好辨识。马化腾文质彬彬、小生模样;马云被业界戏称扮演“外星人”,不需要化妆。腾讯有本企业内刊,叫做《腾云》。行业里有人笑称,马化腾是希望马云排在其后。
驰骋互联网江湖的十几年间,“二马”恩怨不断,几经交手,各有输赢。
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马化腾将马云远远抛在其后。早在2005年,马云接手雅虎中国后,为了推广雅虎通,禁止雅虎中国使用MSN和QQ,但后来 雅虎通并没有做大。在随后的几年,马云一直想有一款能跟QQ抗衡的产品,也为此多费心思。到目前为止,除了“来往”外,阿里巴巴旗下的IM工具至少有五 款,包括旺信、贸易通、TradeManager、淘宝旺旺和雅虎通。
但在电商领域,则是马云完胜。2006年淘宝要开始面向淘宝店主收费时,腾讯的拍拍网成立,它几乎是复制了淘宝的免费模式。腾讯方面甚至跑到淘宝网大量挖角,导致当时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和腾讯CEO马化腾大吵一架。最终淘宝再次实行免费,拍拍网则被强硬地压了下去。马化腾后来在公开场合也数次谈到,电商一直是腾讯的薄弱环节,一直都没做好。
关于阿里与腾讯,在福布斯网 站上有一个比喻:如果说阿里巴巴是集Amazon、eBay、Groupon和Paypal于一身的超级电商平台,那么腾讯就是集Facebook、 Twitter、Tumblr和Zynga于一身的超级社交平台。这个比喻是恰当的,在过去,这两大平台各行其道,各霸一方。但在移动互联网中,它们不可 避免地迎来正面战争。
盘点一下,腾讯除微信和手机QQ,还有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腾讯地图等;而阿里巴巴,则还是手机支付和手机淘宝,外加一个并不强大的来 往,以及新浪微博、陌陌等这些友军。一年前,阿里巴巴在移动端的布局,目前看来只是急就章,收购的这些企业并不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在移动端核心实力的提升。
微信在电商领域已经小试牛刀。 在用户第一次支付后,微信会推荐用户关注这个服务号,这样就可以贯穿后续的整个通知体系,能够帮助商家去触达、沟通以及通知目标用户,这是电商特别需要 的。因此,只要商户服务提供得好,用户越来越多,微信公众账号像一个CRM,可以进行资源管理,长期有效地跟踪老用户。而且微信的公共平台有100多万个 账号,超过4万个认证账号,其中70%是企业用户,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