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国家电网 >

王志轩:中国电力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30 21:55 
核心提示:王志轩秘书长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电量、电网规模居世界首位。

6月25日—26日,“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包括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中电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志轩应邀出席了能源安全与核能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力[1.97 0.51%]面临的新挑战》的主旨演讲。

王志轩秘书长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电量、电网规模居世界首位。但从人均用电量来看,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底,我国人均用电量3126千瓦时,相当于美国1956年、英国1963年、日本1970年、韩国1993年的水平。2010年底,我国人均用电量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化完成时人均用电量的65.8%、人均装机的71.7%、人均生活用电量的42.4%。我国供电煤耗、线损率、二氧化硫控制、烟尘控制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氮氧化物控制好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导致碳排放总量大,但燃煤电厂的碳排放强度处于先进水平。电力工业区域发展还很不均衡,电力工业的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十二五”期间,环保对电力供应能力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增大。

电力行业是能源转换行业,从我国一次能源分布的特点看,能源资源供应侧和需求侧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和电力的输送包括风能等转化为电力后进行输送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做好煤、电、运包括电力在更大范围输送平衡是电力工业的长期的任务和挑战。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快速发展,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随着转变经济和电力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电力工业以保证电力供应的主要功能在历史新起点上发生了变化。

电力的功能,将在七个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七个平台是: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煤炭清洁利用平台、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产业结构调控平台、能源与环境质量优化平台、区域/产业循环经济平台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平台,电力工业是通向全社会低碳发展的桥梁。当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着四个主要矛盾:一是电力工业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也就是电力还要不要适度超前发展;二是高碳资源的禀赋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三是越来越高的能源成本与期待低电价的矛盾;四是电力主营业务,如火电的亏损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电力供需方面,水电装机比重持续上升,其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将使电力供需季节性紧张成为常态;具有反调峰特性的风电装机比重不断增加,与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比重增大所带来的日用电峰谷差增大和季节性供热峰谷差增加因素等因素的叠加,电力供需时段性紧张将成常态;由于新能源比例增加,设备利用率的下降导致其有效能力的增长小于电力装机,虽然增长了,但是有效利用率可能会下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