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国家电网 >

中国电力报:读者专家展望十二五电力经济形势

来源:国际电力网  作者:苏伟 彭源长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9 15:06 
核心提示:调查动机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大,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但

调查动机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大,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电力工业统一规划亟待加强,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绿色发电比重与发展目标相差较大、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等。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的供需形势将会怎样,电源结构的调整又会取得什么成绩?电力体制改革又会有怎样的进展?在2011年即将召开的“两会”上,能源“十二五”规划将成为核心问题,读者对这些核心问题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为了摸清情况,中国电力报社在策划组织《读者展望2011年电力经济形势》时,还组织读者对“十二五”的电力经济形势作了预测,与《本报读者展望2011年电力经济形势》一样,本次调查就这些热点问题也定向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希望读者和专家的看法能够让我们把握住“十二五”期间的电力脉动。

参与调查读者构成分别为:供电企业占27.36%,发电企业占18.87%,企业电力用户占6.6%,居民电力用户占47.17%

用电和装机容量增幅看好电力供应不过剩

数字快递: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2.64%的读者预测“十二五”期间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会高于“十一五”,62.26%的读者预测“十二五”期间电力新增装机会高于“十一五”,只有20.75%的读者认为“十二五”期间电力新增装机会低于“十一五”,近七成的读者认为“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能力不会出现明显过剩。

记者观察:“十一五”的前四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0.2%,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894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09年的2742千瓦时/人年 。

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2010年我国电力规模继续扩大,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2亿千瓦,较上年增长10.07%,5年来年均增长13.22%。

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中期,未来五年工业化、城镇化都将继续快速发展,新住房面积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耗能水平较高的重工业比重仍然较高;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保持GDP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力是清洁便利的二次能源,电气化水平是社会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我国电力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但是,与专家的预测相比,读者的预测有些过于乐观:“十二五”期间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高于 “十一五”意味着 “十二五”期间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而权威机构的预测均在这个数字之下: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首届电力行业竞争情报报告会”上,电力“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组组长、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将在8.5%左右,2015年将达到6.27万亿千瓦时。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则表示,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电力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左右,比2010年增长9%左右。保障电力可靠有效供应,要求电力适度超前发展,专家的预测似乎更符合“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的预期。

在全社会用电需求和电力装机都保持较快增长的前提下,电力需求将不会出现过剩。

电源结构明显变化绿电比重大为提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