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国家电网 >

抢夺“最后一公里”:国家电网插足三网融合

来源:21世纪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06 00:14 
核心提示:不早不晚,正值三网融合热炒之际,国家电网提出电网与其它三网融合,并被外界称为“四网融合”。

不早不晚,正值三网融合热炒之际,国家电网提出电网与其它三网融合,并被外界称为“四网融合”。

“我们的工作是支持三网融合。”2010年8月18日,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称国网信通)总经理刘建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避谈“四网融合”概念,其所在单位国网信通是国家电网负责电网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的执行方。

2010年7月底,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在“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称,“通过实施电力光纤到户等智能电网工程,将使电网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有机融合”。这一表态旋即被解读为国家电网将借发展智能电网切入“四网融合”。

实际上,目前正开展的“三网融合”都困难重重,各方利益博弈激烈,如今,国家电网再“插”一脚,引起其它利益方反弹也并不意外。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直陈“四网融合概念不通”;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公司半导体研究中心总经理李树翀则说“‘四网融合’完全是个‘噱头’”。

疑似“四网融合”

刘振亚在“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展示的PPT中,有一张图表显示,电力网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被并称为公众网,并被接入OPL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即在低压电缆里复合一根光缆,实现电力光纤入户)。

这被外界视为国家电网有意借“光纤入户”实现“四网融合”,但刘建明否认国家电网曾提过“四网融合”、“四网合一”等说法。

他解释:“国家电网提的是通过电力光纤到户,支撑三网融合。电力光纤到户也可以为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服务,这都是发展的方向。我们正在测试,目标是为每一家百姓用户提供300兆的带宽。”

而国家电网提到的融合,刘建明解释称就是指通过OPLC,把通信网络接入到老百姓家里。“这样老百姓家里就不用布很多线,所有其它网络的设备都可以使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刘振亚表示,电网网络资源丰富,通过电网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可以大幅度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

刘建明称,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光纤有40多万公里,主要是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服务的,电网与其它网的融合是为了实现能源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更好地适应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三网融合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国家电网可以提供一个新型公共服务基础平台。”

据国家电网介绍,电网与其它三网的融合工作已经展开试点,北京的莲香园小区和阜成路95号院、沈阳八王寺圣水源小区、上海越富豪庭小区等。

从国家电网了解到,对于新建小区将直接使用OPLC。目的是利用OPLC可以免去其它电信、电视线缆的安装,使新楼总体造价更低,也减少了多种线缆维护运营的工作。而对于已建小区,国家电网将通过自改或与第三方合作改造相关设施,使之达到OPLC的标准。

刘建明称,整体上,电网与其它三网的融合工作也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整体进度与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建设情况相符。

而据2009年国家电网颁布的“智能电网”发展计划,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在2016年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争夺“最后一公里”

显然,家电网避开“四网融合”概念是有意错开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方的利益冲突,但其设想仍然遭到其它各方的批评。

杨培芳称,三网融合是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种不同结构、不同服务的社会化的信息通信网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的服务,而“所谓利用电力部门自建的光纤形成第四网络,在技术和业务范围上与现代电信网毫无二致”,并与融合的真谛不符。

而李树翀表示,三网融合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而“四网融合”不应放在国家层面讨论。

无风不起浪,各方激烈批评正是由于一旦国家电网设想的“新型服务平台”得以成功实施,将对其它各方利益构成威胁,它意味着电信、广电运营商必须借助国家电网的通道才能达到最终用户。

对于这“最后一公里”争夺从来都是刺刀见红。李树翀称,电信各运营商都是抢着入户,因为一栋楼房,如有一家可能另一家就进不来,“线都没有,还谈什么业务”。

不过,刘建明认为电信和广电运营商不会担心“最后一公里”的通道落在国家电网手上。他表示:“各运营商都可以通过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接到百姓家里,他们自己投资也减少了。三网融合以后,老百姓想用谁的就用谁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价格与服务质量。”

刘建明还介绍,国家电网也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用户,比如电表信息就是用GPRS、TD-CDMA来传输的,但由于配电自动化、电力安全生产等信息量较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电信或者电视的网络并不能满足电网的要求,所以需要再通过自建OPLC来满足电网自身的需求。

在融合的具体运作方式上,刘建明称,国家电网可以跟各种运营商协商,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同中国电信已经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各种合作的方式,目前,我们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共担费用实现双方资源已经共享”。

刘建明把国家电网的光纤入户比喻成“一条高速公路”,但在上面跑什么车不是由建高速公路的人来决定的,是由开车的人决定,“我们希望运营商能使用这个高速公路”。

国家电网图谋

不过,国家电网的光纤入户在外界眼里却并不仅仅是“高速公路”,或许“铁路”更为恰当。虽然刘建明并不认同光纤入户与铁路的比喻,但根据国家现在政策,电信及广电通道建设需有专门的资质,而并非人人可建。

据本报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电网与其它三网的融合困难主要就是资质问题,此前国电信通旗下中电飞华已经开展了电信运营相关工作,但所获资质有限,以致业务多受掣肘。

相对于电信、广电等运营商,国家电网丰富的用户资源是其优势所在,但相关牌照一直是国家电网的掣肘,而相关工作也仅能在智能电网的名义下进行试点。

解决牌照问题是当务之急,7月初,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称双方将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并将以共建电力光纤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算是曲线获得牌照”。

但竞争对手“给”的牌照终究不稳,国家电网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电网一直在希望获得中央的支持,但“可能性不大,加上广电,国内会有四家全业务运营商,但中央认为四家都有点多”。

对于成为电信、广电运营商的疑问,刘建明并不愿直接回答,“我们主要是为百姓提供一个坚强的智能电网,一个稳定运行的电网,一个安全可靠的电网”,对于中电飞华,其称“中电飞华仅仅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好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工作”。

除此之外,三网融合高达上万亿的市场也被认为是国家电网看中的一块“大蛋糕”,同时,有分析认为三网融合作为一项国策,获得了国内各级政府的支持,国家电网借力三网融合无疑可能为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加分。

据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估计,三网融合在未来3年总共可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而远景市场则不可估量。

李树翀表示,借通“四网融合”的概念及光纤入户等行动,国家电网完全可以切入三网融合的市场。

不过横在国家电网面前的是电信业的反对。

杨培芳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大部门自建的光纤网络的还有铁路部门、公路部门、石油部门、银行部门、甚至有实力的工业部门,不下几十个。但除了某些象征意义之外,效果都令人失望,比如铁路部门建设的铁通。

对此,刘建明反驳称,铁通的运作方式、运营方式和国家电网不太一样,国家电网只是把富余出来的光纤为百姓搭一个宽带传输平台,为运营商搭一个通信平台。

除了不愿分羹,电信反对的另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电网能进电信、广电领域,但反过来却不行,而且如李树翀所言,“三网融合好不容易有了眉目,国家电网如进来,很可能会影响三网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