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股市结束调整后涨3倍的三个必要条件

来源:红周刊 作者:李颖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2 15:28 
核心提示: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点,一年后便下跌到1664点低点,而后震荡幅度逐步收敛。从沪指月K线图可以发现,当下的股市与1996年初创下512低点时的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如下。 1、调整形态大体相似。1993年初自创下1558点高点以后,沪指便一路下行,并于

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高点,一年后便下跌到1664点低点,而后震荡幅度逐步收敛。从沪指月K线图可以发现,当下的股市与1996年初创下512低点时的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如下。

1、调整形态大体相似。1993年初自创下1558点高点以后,沪指便一路下行,并于一年半后跌到绝对低点位325点。而后又历经“三大政策”救市行情和“518”行情两次大的反弹,最终于1996年初调整到512点历史性低点位。

而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一年后便下跌到1664点绝对低点,而后展开了以4万亿刺激经济恢复为背景的反弹行情和2319点以后的反弹。

2、时间跨度大致相当。1993年1558点以后的下跌历经了三年左右的调整周期,并且主要的下跌都在前一年半之内完成,而后近两年的时间基本都以横向运行为主。而本轮自6124点以来的下跌也是在第一年就完成了主要的跌幅,而后沪指经过一个波动幅度逐步收敛的过程。

3、经济政策背景相似。1993年上半年,经济生活中的过热势头开始出现。其具体表现主要是“四高”(高投资增长、高货币投放、高物价上涨和高贸易逆差)、“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和股票热)、“两乱”(金融秩序混乱、市场秩序混乱)。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面对这种局面,同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了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的16条措施,宏观调控全面展开。在此期间央行连续加息,直至1996年5月才结束。而当前我们也正经历一轮货币紧缩的过程,由于前期信贷过度投放导制的通胀已经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央行连续使用准备金和利率工具,并配合央票的发行回收流动性。

4、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都较低。 A股市盈率历史数据显示,1996年1月19日上证综指处于512点的历史底部时,当时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7倍;而当前整体市盈率水平在19倍,沪深300的水平更低,只有15倍。

1996年1月沪综指见底512点后产生了一轮大级别的牛市行情,沪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涨3倍,行情直至亚洲金融危机前才结束。

这一轮行情产生的大背景是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一是经济增长率逐步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区间,物价上涨率亦回落到适度水平。针对1993以来的经济过热和物价攀升情况,央行先后4次调高利率,自1995年10月份开始,零售物价指数回落至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减息提供了空间。1996年5月,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也作了相应下调。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降低,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又连续降息,这些举措成功刺激了居民消费倾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激发了中国居民投资股市的热情,A股开户数出现了大量增长,第二代股民由此诞生。股市也从此开始了一个历时一年多的大牛市。

二是在显著降低物价涨幅的同时,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在投资出口和消费的拉动下,1996年到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8.5%以上,而通货膨胀率在1997年底也降至2%以内。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成为那一波大牛市行情的主要推动力,更有一大批绩优公司在这一段时间脱颖而出,如深发展、万科等。

温故而知新,总结15年前的历史经验,我认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思路。

第一,近期大家热议的所谓估值和业绩的“双杀”其实并不新鲜,应当把本轮自4月中旬3067点展开的调整同3478点以来的下跌联系在一起看。如果说以2009年8月央行“动态微调”为标志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开始,那么这一轮调控的成果(主要是指利率水平上升,信贷投放量下降和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在本轮下跌中得以显现。也就是说两年前市场就已经开始为今天的估值和业绩双降在做准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股市这两年来一直难以走强的最重要原因。(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