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英特尔上海IDC:云计算的践行者
位于紫竹科学园区英特尔SHZ1楼的英特尔上海数据中心,一直是一块神秘的“飞地”。即使是在英特尔中国公司工作了多年的员工,也很难有机会进到内部一探究竟,更不用说媒体记者了。所以该数据中心自2005年建成以来,对外界而言一向是披着神秘的面纱。
前不久,DOSERV记者有幸进入数据中心机房一睹真容,并和当初参与建设的英特尔IT工程结算团队信息技术经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专家周翔先生有了一番深入的交流,对英特尔在新一代数据中心上的技术创新以及云计算的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
多项创新:数据中心的实际标准
英特尔上海数据中心面积为3650平方英尺,里面部署了330台服务器。从规模上看,英特尔上海数据中心属于中型数据中心,在英特尔全球91个数据中心中定位为区域数据中心。然而,由于其在数据中心新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探索,使得上海数据中心当初的多项创新,已经成为当前许多数据中心事实上的标准。
记者通过身份验证进入数据中心机房后,第一感觉是屋子有点暗。周翔解释说,由于机房目前采用无人值守,因此机房只开一小部分灯,以节约能源。
第二感觉是机房里面不像有些机房那样特别冷。一般机房温度在摄氏18度左右,突然进入的话会有进入“冰箱”的感觉。周翔告诉记者,原来数据中心也将温度定在摄氏18度,后来经过测算,发现摄氏22度也不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工作,因而现在就将温度调整为摄氏22度。此外,数据中心在冬天更是关掉了制冷设备,直接抽取户外的冷空气用于数据中心的降温。
数据中心内部
如果说上述方法只是一些节能的小技巧的话,英特尔数据中心冷区和热区的分开,以及网线的排线方法,则是从设计上将节能进行到底。记者看到,英特尔上海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隔成了3排小房间,形成3个大的风道。冷风从镂空的地板下面上来,服务器的风扇则吸入冷空气,输送到服务器内部,然后从另一边出去。因而记者进入小房间,明显感觉要比外边热。当然,假如有些服务器撤架了,工程师就会用挡板封起,以避免冷区和热区混合在一起。
网络排线方面,英特尔的技术工程师发现,传统的排线方式往往将服务器的风道挡住了,因而上海数据中心采用集束排线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服务器风道被挡。
正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英特尔上海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为每月90K千瓦,大大低于同类数据中心的水平。上海数据中心的这些创新,日后亦被应用到俄勒冈数据中心和马来西亚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周翔先生也因为在数据中心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绩,成为了2010—2011英特尔IT部门业绩报告上的封面人物。(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