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垂直型晶体管NAND闪存芯片技术恐将提前至2013-2014年投入实用(2)

来源:CNBeta 作者:semimd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30 21:06 
核心提示:NAND芯片厂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不过,各家厂商实现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方法则各有不同。东芝和三星较为倾向于采用电荷捕获型栅极结构的垂直型晶体管;Hynix则倾向于采用传统浮栅栅极结构的垂直型晶体管。而且,在

NAND芯片厂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不过,各家厂商实现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方法则各有不同。东芝和三星较为倾向于采用电荷捕获型栅极结构的垂直型晶体管;Hynix则倾向于采用传统浮栅栅极结构的垂直型晶体管。而且,在栅极制作工艺方面,也分为Gate-last和Gate-first两种工艺流派。


 

垂直型晶体管结构NAND闪存芯片技术的主要实现难点:

在Semicon West2011会议的TechXPOT环节, Lee和van Schravendijk则为大家介绍了实现垂直型晶体管结构NAND闪存芯片技术的主要难点。

Lee认为,要淀积多层结构,必须要使用淀积周期较短的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而高深宽比图像的蚀刻则对蚀刻工艺的蚀刻方向选择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控制栅尺寸的缩减则对各项异性蚀刻工艺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深宽比的晶体管隔离结构(如STI)则要求用于填充STI的材料为流体形式,这对CVD化学气相淀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ee称,应用材料公司认为要对多层结构进行淀积的最佳方案,是让这些多层结构在同一个设备中一次完成淀积,这样才能满足膜层微粗糙度小于1nm的极高要求。另外多层结构中接触孔则要求达到80:1的极高深宽比。这部分的关键尺寸控制要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对光刻关键尺寸的控制要求,同时还要求制造工艺的产出量能够保持很高的水平。

Van Schravendijk则表示,三维多层结构的实现对蚀刻工艺的形貌控制,原子尺度薄膜的淀积均匀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钨塞的填充工艺,晶圆弯曲度控制,洁净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如果能够很快地在氧化层淀积处理和SiN层淀积处理之间切换(当然要保证不能有污染物颗粒生成),那么三维NAND芯片的生产成本便可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另外,蚀刻由氧化层和氮化层组成的多层结构时,蚀刻工艺也应具备较高的选择性。”可喜的是,对比1Xnm级别平面型晶体管NAND的制作可能需要动用EUV光刻设备而言,“三维晶体管结构的NAND芯片在制作时并不需要使用EUV光刻机,光刻技术方面的要求暂时不会是这种芯片制作的关键因素。”

这样,NAND芯片的制造技术要求,便从对光刻技术密集型的,基于平面型结构晶体管的NAND芯片,转换到了对淀积/蚀刻技术密集型的,基于三维结构晶体管的NAND芯片。而几家主要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也对后者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增长。

Novellus公司制程应用部门的副总裁Girish Dixit表示,在之前于东京召开的2011年VLSI技术年会上,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NAND芯片成为了会上人们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根据有关讨论小组的讨论结果,人们一致认为垂直型晶体管结构的NAND芯片2013年将启动试产。(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