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应用平台建设方案(2)
3.4 接入层
接入层不但提供与短信网关、行业网关等互通接口,而且还应满足第三方应用的简单、快速接入,制定标准接口规范,支持WAP、插件、Web、第三方软件等常见类型应用的接入,扩大无线城市平台的业务承载范围,促进无线城市迅速聚集各类应用,丰富平台内容吸引用户。
3.5 能力层
能力层将提供短信、彩信、位置服务(GIS)、手机支付、二维码、DM 等业务能力,作为无线城市平台的核心能力,提供给第三方应用使用,方便新业务应用的整合开发。
4 无线城市运营思路
“无线城市”作为近年来刚刚提出的概念,其建设和运营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和变化当中,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运营案例,主要受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缺乏应用,没有找到政府、行业客户、大众市场的需求点;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政府的推动指导与运营商商业化运营之间建立一致的目标,也是目前“无线城市”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的建设运营模式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政府建设运营模式,早期无线城市多采用该模式,政府负责大部分的费用。这种模式暴露出的问题最多,主要表现在政府缺乏业务运营经验,运营效率。
第二种是委托ISP 模式。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ISP,通过自己建设或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这种模式运用较多。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
第三种是广告模式。ISP 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这种模式主要关注了社会效益,问题在于微薄广告收入和巨大的运营资金之间的鸿沟,巨大的资金压力让ISP 不堪重负。
第四种是开放共享模式。具体指由非政府组织推动的,开放私人无线接入,形成城域网的开放共享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网络质量、业务应用、系统稳定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从目前国内试点的无线城市案例来看,采取的模式大多类似于第二种模式,即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建设,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包括电信运营商的资金优势和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以及整合SP/CP 的成熟经验,避免重网络,轻应用的失败教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社会资源的主导作用,以及对无线城市的监管作用,保证运营商获得一定利益的同时又能为用户提供质高价廉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更多的是发挥协调和监管作用,电信运营商更多的是业务运作, 因此运营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运营商应作为无线城市的导演和资源的聚合者,紧密围绕政府,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整合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服务与内容提供商等价值链各环节,合作共赢,打造无线城市产业联盟。在商业模式中,电信运营商需重点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一方面需要提供面向大众的免费服务,提升无线城市的公益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提供面向行业、商业客户的收费服务,以维持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联盟中,每个参与者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特别是运营商要处理好与SP 之间的关系,合作共赢。
5 无线城市平台演进思路
5.1 演进成为数据业务综合运营平台
目前运营商数据业务非常丰富,已经广泛服务于各行各业,但相对比较零散,推广运营相对独立,导致了效率不高,因此需要集成的运营平台。随着移动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这一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而无线城市通过打造一个开放、统一、高效的门户平台,基于无线政务、信息行业、数字民生、网络文化等应用集成,使得来自政务、企业、民生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能够一站式快捷完成,自然而然地就扮演了聚合应用的平台角色。因此随着无线城市的发展,平台将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业务,打造成为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建设运营的主导者,需要通过打造基础网络能力(话音、短信、定位等)和核心运营能力(代收费、营销、渠道等)开放平台,以方便合作伙伴可以很方便的基于无线城市平台推出各种信息服务,使无线城市平台成为内容与应用聚合平台。
5.2 平台一体化
目前,无线城市还处在单个城市的建设阶段,提供的各项业务尤其是收费业务仅能服务于当地用户,不同城市的无线城市订购用户并不能共享其业务,因此随着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无线城市还需要统筹考虑城市间的统一运营问题,实现包含无线城市在内的通信一体化。在各地无线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全网统筹进行业务规划,控制域实现统一业务鉴权,将无线城市建设成“随时随地随需”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此外,目前国内无线城市建设试点大部分属于地方政府通过招标委托一个本地的运营商来建设,一方面造成只有委托运营商的客户才能享受无线城市业务,其它运营商的客户很难享受到相关业务,这也违背了无线城市的运营本质;另一方面随着无线城市试点的逐步成熟,无线城市的业务运营也可能陷入垄断嫌疑。因此如何整合3 家运营商的不同网络业务也是无线城市运营面临的巨大挑战。
5.3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实施,将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从而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智慧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提高实时交互信息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无线城市平台也需要不断升级,让智慧城市的信息获取随手可得,接入各类物联网应用,支撑新的业务模式,从而真正形成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6 总结
无线城市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建设了覆盖城市的无线网络,更重要的是通过无线城市平台提供了与政府、企业、市民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同时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运营商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探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