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中国移动“四网协同”稳步推进 无线城市打造新上海

来源:通信产业报网络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06 11:25 
核心提示:7月,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迎来新的里程碑。24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暨市无线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启用“i-Shanghai”无线上海服务标识。

7月,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迎来新的里程碑。24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暨市无线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启用“i-Shanghai”无线上海服务标识。

会议介绍,到2013年底,上海市将在人流较为密集、窗口功能突出的约450处主要公共场所实现WLAN全覆盖,并按照统一公共服务要求提供公众适度的免费服务。

“无线城市”梦想照进现实,背后更多的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移动)的努力和汗水。早在去年8月,中国移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共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移动作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无线城市建设的主力军,3年内将投入超过130亿元,以建设精品无线城市来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上海的深度城市化、国际化、智能化,打造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无线城市;同时,也要为广大市民和各行各业打造一个“网络一流、应用一流、服务一流”的无线城市。

四网协同为用户“量体裁衣”

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并非千篇一律,也不是越高端越快速越好,上海市民对于2G、3G、4G、WLAN的应用各有侧重。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通信需求,又能使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化是个关键问题。为此,上海移动制定了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为引领,2G、3G、4G、WLAN“四网协同”的无线城市“十二五”规划,对客户群的准确细分和定位不仅大大提升用户体验感知,也让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无线网络布局和市场发展更加多元化、国际化。

四张移动通信网络好比是四条无形的“道路”,广大用户就是上面跑的“车”。“四网协同”就是根据每一辆“车”不同诉求,设计出的集约使用有限频率资源,而不是动辄“推倒重来”的发展战略。

2G网络的用户对数据业务速率要求不那么高,电话打得通、短信发得畅是他们的主要诉求,最多再加一些WAP、GPRS应用。对此,上海移动的目标是让它进一步精品化、广覆盖,“十二五”期间实现本市大型楼宇90%深度覆盖,地铁、高铁、高速公路、公路移动信号全覆盖。

而3G、4G这两张网的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速率就有更高的要求:看视频不能有“马赛克”,软件下载越快越好,尤其是“无线城市”的领军者4G网络,它是“四网”中的“高铁”,能在视频监控、远程医疗等民生领域以及金融专网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在上海移动的战略规划中,3G网络将“十二五”中期实现上海地域全面深度覆盖,全市平均提供1M以上接入能力,市区达3M以上;4G(TD-LTE)试验网目前主要在做相应的布站工作,届时上海的4G网络将会覆盖内环以内的相应区域,最高网速将达90M,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推出高通的TD-LTE芯片,并在明年的上半年放号正式试商用。而首款TD-LTE手机也可望年底推出,预计明年4G智能手机将大规模普及。

WLAN网络是最实惠省钱的上网模式,为娱乐需求较高的年轻人所喜爱。由于短距通信特点,WLAN布点必须集中、高密度,因此,在“四网协同”战略中,WLAN主要用来提高对中心城区和室内热点区域的覆盖。上海移动在全市共拥有WLAN接入点近5万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增至7.5万个。同时,上海移动与上海市政府积极配合,计划到2013年底前完成覆盖医疗卫生、文化场所、交通枢纽、政府办公服务窗口等处近1万个接入点的公益WLAN建设试点示范。

惠民应用 移动改变生活

成立13年,上海移动的客户数从0到突破2000万,它参与也见证了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日新月异的成长。如今,移动通信的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对用户来说,手机不再是人手一部甚至多部的日用品,手机功能也从昔日仅仅用于打电话、发短信,变成了一部“无所不能”的智能终端。

2011年8月,在上海市市长韩正和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移动上海无线城市综合应用平台”正式揭牌。这一平台是中国移动以无线城市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上海市民今后通过手机客户端、WAP、平板电脑、12580语音热线等多种手段,可随时随地得到就医导航、智能出行、远程教学、社区服务、账单查询等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和服务。

上海移动总经理徐达表示:上海移动紧密围绕“十二五”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围绕强政、兴业、惠民等领域,与金融、服务等各行业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实现了在公共事业、交通、医疗、生活等10大类近100项移动信息化应用,受到政府、企业、合作伙伴、市民的高度肯定。

上海市民正用亲身体验来阐释“移动改变生活”:比如“智慧医疗”远程服务,病人在家通过4G网络传送的高清视频,就可以与各大医院的专家实现“面对面”诊疗;再如“智慧交通”服务,用手机随时随地查看重要路口及路段的交通流量实时视频,获得清晰直观的路况参考信息;在上海,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可以当“钱包”用,手机支付可以购买商品、缴费,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用户数已经突破200万户。在交通方面,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充分发挥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为市民提供查询公交和自驾路线,了解停车场信息等服务,市民也可基于自身位置查询周边的公共事业网店、医院、药房、银行网点、ATM等信息,目前已涵盖120万各类信息点。

此外,手机当“秘书”用,拨打中国移动12580,可查询交通、天气、预订机票、酒店,动动拇指,还能预约挂号。到餐馆,“队信通”帮你排队等位,炒股炒外汇,“动账管理”帮你监控账户盈亏;手机是平安城市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在普陀区试点“宜居通”服务,家中有可疑人闯入,手机立刻会告警……

目前,像智能交通、票务服务、外卖服务、手机电影票等特色应用,一直作为无线城市最受用户欢迎的应用Top 10。

电子政务 创新城市管理

通常认为,无线城市是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使整个城市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进行接入和管理,是一个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城市信息化平台,被誉为继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

上海移动的无线城市平台,还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好帮手,包括政务信息,便民问答,常用电话和办事指南等,为民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为政府提供了一条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强政便民的绿色通道。同时,移动信息化应用还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好帮手,“城管通”助力城管队员网格化巡逻,“警务通”帮助交巡警现场处理事故、排查可疑车辆;手机还被广泛用于出租车调度、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口岸货物通关等领域。基于TD-LTE的便携传针对各种执法取证、执勤记录、行政监管等单人便携式监控需求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本地预览、录像存储、图片抓拍、语音对讲、报警联动、LTE无线传输、平台集中管理、GPS定位等功能。这些都将大大方便政务操作。

正如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达所言,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以进一步推动手机的媒体化、多用化,让手机更好的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以引领和满足移动化、宽带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经济效率;同时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平台,以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快推动上海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