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民尝试用物联网种蔬菜(2)
农民李国强:
卖番茄,隆一方
与众多山区乡镇一样,有着1.8万人口的杭坪镇,“剩”在家里的以老弱妇孺为主。他们以种菜、种茶为生,但无力外出销售,葛可流帮助他们解决了销路问题。
也有一些例外。54岁的李国强就自种自销,他说他要守着家门口的市场。
李国强开过服装厂,现在还经营着一个养鸡场。四年前,看着邻居种番茄收益显著,就决定试试看。没想到,李国强种出了“大名堂”:“预计今年我1.3亩番茄的收入是五六万元,现在已经卖了2.5万元了。”
在他的番茄田里,我们看到番茄架已有一人多高,一个个番茄密集地挂着。采一个红透了的番茄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山区,李国强的番茄能一直卖到下霜前。
种得好,还要销得好。眼下批发价只有每公斤2元的番茄,李国强要卖3.2元,而且两个多小时就能卖完。
想探个究竟,我们就跟随李国强卖番茄。8月30日晚10点,李国强驾驶着三轮车,带着800公斤的番茄从家里出发。一小时后,来到浦江城南蔬菜批发市场。
李国强一下车,老客户们就围了上来。依照下午的预定电话,你三箱、他两箱,一下子就分完了。还有五六个客户,下午没预定就没买到。第一个抢到番茄的老客户“藕姐”说,李国强的番茄个大、味甜,可直接食用,且易存放,市民爱吃爱买。
800公斤的番茄,在三个小时内销售完毕,收入2560元。三轮车是自备的,来回一趟柴油费40元,李国强净收入2520元。这样的收入,最近一段时间李国强天天有。
选择主攻本地市场,李国强自有一套说法,“运到上海,可能会有更高的价格。但是运输成本也是一大块。自己能销,而且能在家门口销是最经济、省事的。”
李国强说,杭坪高山蔬菜能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壶江源合作社的销售队伍。但是像他这样还算年富力强的人,就应该守住家门口的市场不放松,让杭坪高山蔬菜实现两条腿“走路”,县内县外一起抓,最大可能地占领市场。
萧山老农:网上轻松把菜卖
“严明海,1015斤。”钱彩芳大声吆喝着,随后拿起笔在收购单上记下名字和数量,按照当天芹菜每斤1.5元的价格计算,严明海能拿到1522.5元。
一边是合作社忙着在收购菜农的芹菜,另一边是搬运工们忙着把收购来的芹菜装车发往福建,这就是三围村农垦蔬菜专业合作社配送中心的红火场面。
负责人钱彩芳告诉我们,像这样将菜送到福建的车每天要发3辆,足足有5万斤。
足不出户把菜卖
“现在卖菜真方便”。益农镇三围村村民赵金秀回忆说,早些年,菜农想要卖菜,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动身,两三百斤作物捆在自行车或是摩托车上,赶上一个半钟头的路,到绍兴、下方桥、柯桥等地卖。“以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种地、卖菜,没有多少收入。”
销路不广,菜农种得就少,菜少了销售更成问题。
三围村党支部书记许天罡说:“有时候农业丰产,农民却不丰收,主要还是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有了这样的思路,三围村就开始做起了农产品销路的文章。
2005年,三围村率先建立杭州农垦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为菜农寻找统一销售的路子。“一开始,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有大卡车开进村子,从宁波、安徽等地赶来村里收购蔬菜。”许天罡介绍。
今年,为了进一步畅通蔬菜销售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打破合作社就近地区销售的格局,合作社开始把村里的蔬菜供应品种、数量、价格、样品照片等信息上传到农业信息网等网站上,还指导菜农通过“农民信箱”等网络平台发布供应信息,吸引贩销大户。现在,村民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将菜轻松地卖出去,有些更是远销福建、广州、深圳等地。
如今,打开了网上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纷纷前来。为了打好蔬菜销售的服务牌,三围村于2009年投资50万,建起了占地2亩的蔬菜配送中心,为蔬菜销售提供配送服务。目前,配送中心每年要配送蔬菜2万多吨,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
菜农腰包渐鼓
蔬菜的销路解决了,菜农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三围村蔬菜种植户的平均收益超过了10万元。48岁的三围村村民倪云娟就深有体会,2002年他们家住的还是危房,是村里的低保户。如今他们家靠着大棚蔬菜,不但盖起了新房,还买起了小车,倪云娟更是饶有兴趣地和记者算起了一笔经济账:“我们家目前承包了20亩地种芹菜,亩产量最少也有6000斤,按照芹菜现在市价每斤1.5元来算,除去必要的人工、农资等成本,一年下来收入不错了。”
打开了网络销售,建起了配送中心,三围村还创立了“农垦”牌无公害蔬菜商标,目标更是要将三围的蔬菜打入各大型卖场。
目前萧山正以“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的产销模式推进“农超对接”,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农产品进驻各大超市。农超对接,做超市、农贸市场、酒店的订单,已成为广大萧山农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又一大销售渠道。目前,在萧山已经有对接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堂等230家,去年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66亿元。
嘉兴老农:红薯卖进洋超市
上午10点,嘉兴市秀洲区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分检中心里,农户张小咪带来了刚从自家地里收来的红薯,一过秤,233斤。
下午2点,仓库里的4000斤经过整理、分类、装箱后的红薯被送上货车,运到位于上海的麦德龙华东配送中心,再配送到华东地区的各家店内。头天早上还在地里的蔬果,往往第二天早上就能上了市民的餐桌。
据悉,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由103户农户组成,有7000多亩红薯地,2000多亩葡萄地,年产红薯3000吨,葡萄400多吨,都直接送到欧尚、沃尔玛、大润发、迪亚天天等连锁超市的仓储中心,再由这些超市配送到各家门店,最远已经销到了天津、武汉。
新奇特农产品和这些超市的无缝对接,看上去非常成熟,但其实最开始,这条路走得并不那么顺畅。
合作社负责人陈建民说,8年前,自己最开始试着种了20亩红薯。由于红薯的季节性不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能收获,种植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才逐渐形成了规模。“没有规模的话,稍微大一点的超市根本不和你谈”。
陈建民说,要进入像麦德龙这样的连锁超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拳头产品安全,产量稳定,而且供货时间长。那些季节性强的水果,比如黄桃,一年就上市那么几周时间,等经过超市的层层检测,然后再签约、供货,很可能就下市了,只能再等第二年。而且,大超市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不能一天有货,一天没货,或者一天货多,一天货少。品质也是大超市重视的问题。比如,现在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新奇特每天有约4000斤葡萄被发往迪亚天天的仓储中心,每天的品质都要严格控制。在上海迪亚天天连锁超市每天的送货单上,记者看到,每一天发货的情况,包括产品名称、包装规格、数量、甜度都写得清清楚楚。
除了红薯以外,这些年以来,陈建民也尝试了另外一些蔬果,希望也能像红薯一样进入超市。但大部分都无功而返,比如,在运送过程中难免磕碰,桃子这类的水果就没办法了,常常到了超市后才发现很多都碰坏了。
而目前,陈建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保证食品安全,让超市和消费者放心。他已经开辟出了一块“试验田”,正尝试着用物联网种蔬菜,希望通过科技手段,用鼠标“种”蔬菜,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