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林杨:智慧城市具本土特色首选民生信息化(2)

来源:凤凰网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02 14:01 
核心提示:记者:您可以具体讲一下,在扬州是怎样试点的,让我们的网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林杨:我们是从5年前开始进入扬州的。电子政务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以前所做的所有电子政务,都是纵向的应用系统,比如海

记者:您可以具体讲一下,在扬州是怎样试点的,让我们的网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林杨:我们是从5年前开始进入扬州的。电子政务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以前所做的所有电子政务,都是纵向的应用系统,比如海关的、税务的系统,这些都是纵向的。

记者:单独的。

林杨:各大部委主导的系统,这也是中国政务商务很多年的一个现实,因为电子政务可以追溯到1993年,这是十二金工程开始的那一年,像金关、金税都是这工程里面的,所谓的十二金工程就是各大部委主导的,做的系统都是纵向的系统。从五年前进入扬州之后,其实当时我们感觉横向的,以城市为单位的横向信息化进程要开始启动了,当时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也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我们就进入到这个市场去看,进入这个市场去看之后,我们看到实际上横向城市信息化,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刚才我说的,以前做的所有电子政务都是纵向系统,每一个纵向系统一旦落到城市平面的时候,它就会形成一个一个信息孤岛。

记者:无法打通。

林杨:但是彼此之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当时作为一个市长来讲,他最大的痛苦就是想要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可能是经济的数据,这个数据我分别三个部门要,三个部门能给我三个数据,他们从不同的自己管理角度,会给我三个数据,这三个数据还不一样。

记者:标准不一样?

林杨:对,但我也不知道这三个数据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个部门都说数据对,而且去看具体的统计过程,都认为是对的,是合理的。但是这个就有问题,到底我用哪个数字,这是当时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进入扬州之后,我们觉得要做成一个系统,要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从表面,我今天要做一个系统,明天做一个系统,这样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你做了多个的系统,其实是把问题更加复杂化,越多的信息孤岛就会产生,区域的信息化先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通过了一个专业的技术,是通过SUV的数据共享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数据交换机,用这个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技术是非常有特点的,我们承认异构系统存在合理性基础之上,拿出的解决方案。因为很多人都说,这些是一个系统故障,彼此之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我解决的方式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每个系统都按统一的标准来做,数据就会互联互通,这是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根本不可能,因为纵向系统不可能去改变它的标准,而且想改变它的标准,涉及到非常巨大的重复投资,如果你按这个思路想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就换了一个思路承认了这些系统,我们也不想去动这些系统。

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通过数据交换机的方式,把数据变成互联互通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这点突破之后,其实很多事情都很变得简单了,我们经常把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共享,叫做一个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平台。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城市要做建设,然后在盖一个楼,盖一个楼,要把水、电、气先通好,信息化也是一样的,你要先做完信息共享平台,不是一个一个信息孤岛,把这个信息问题解决掉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一个系统,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做法。

记者:其实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林杨:对,可以叫做数据共享整合过程,这个是在扬州做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完之后,我们开始看电子商政务有很多市场要做,我们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当时跟市政府决定,把基于民生的排在前面,当时最典型的一个项目就是实名卡工程,我们在扬州发布了第一张实名卡,因为在实名卡出现之前,作为一个城市的市民来讲,我们都这种体验,我们会有很多卡,比如说你有社保卡、交通卡,可能还有银行卡,有很多的卡。

在扬州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功能都放在一张卡上面,把医保、社保、交通、身份证、小额支付,全部放在一张卡上面,我们把它叫做实名卡,这个大概在扬州做了两年才发卡。在扬州做成功之后,我们开始把这个模式介绍给其他的城市,先后实施了无锡、张家港、镇江、佛山,这些地方实施实名卡的工程,这是我们在扬州的经历,正在不断的深化,比如说基于前期的一些东西,我们又做了综合治税,现在又做智慧医疗的内容,一步一步的深化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