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企业的大力推动(2)
记者:在推进城市建设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就城市智能楼宇的节能来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这样的节能服务项目存在着什么样的困难?
王总: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项目,公司本部也有能耗监测的相关平台和产品。前期我们承接了济南市政府大厦的节能项目,今年我们也和重庆市政府签订了一个关于能耗管理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运营模式的问题。建设部的相关部门也发布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相关的一些意见,让各地来进行试点。因为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的项目不是靠政府来运营的,是需要第三方去运营的。但是怎样才能刺激第三方企业或者机构来负责这个事情是很关键的。我认为搭建运营平台相对来讲非常的重要,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对于老百姓或者用户来讲,怎么让他们体会到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能够享受到实惠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公共建筑,一些写字楼来说相对好推进一些,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最广泛存在的形式还是居民小区的建设。在居民小区实施能耗管理,但又不能让老百姓感觉到是要增加他们生活的成本,因为进行能耗管理肯定要面临一些设备、仪器仪表的改装,包括置换节能灯。那么节能灯是要免费换还是花钱换?这是老百姓非常敏感的问题。怎么样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实际上面临的路还是非常长的。这不光需要政府的推动,还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实施,需要百姓能够真正理解这件事。所以说,合作能源管理技术层面已经基本没有问题,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去推广。
记者: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包括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建设,两个层面的发展是否大致均衡协调?
王总:我们把物联网划分为三层,称为D、C、M,D就是最末端、前端的感知层,C是中间的传输层,M是后端的智能管理、智能控制层,也就是应用层。C主要是靠三大运营商建设的网络来进行传输,清华同方也在做D这个层面,M是作为我们的一个核心。物联网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应用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以应用带动技术发展。因为你不能单纯地去研发一些东西而没有实际应用。当把数据收集上来之后,怎么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应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层的建设相对来说,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现在我们有3G,3.5G等技术,包括将来的4G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是比较领先的了,但是对于M这一层,比起国外,例如欧洲的一些国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包括移动、电信等三大运营商也在向应用方面推进。这需要通过后期的应用来带动前期的感知层的发展。
记者:物联中国启动的寻找智慧城市活动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王总:意义确实是非常重大的。前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则通过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采用示范、专项资金等形式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推动。对于地方政府方面,已经有将近一百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示范的应用工程,另一方面还可以招商引资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媒体通过实时报道、跟踪确实能够把一些成功的经验挖掘出来,可以给政府或者企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模式,这是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