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中国智能卡新机遇:市场爆发式增长推进技术多样化发展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4-10 10:56 
核心提示:相对而言,中国在智能卡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然而,目前本土公司的技术已经在迎头赶上,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爆发并推进本土公司的迅速崛起。

相对而言,中国在智能卡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然而,目前本土公司的技术已经在迎头赶上,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爆发并推进本土公司的迅速崛起。日前,第三届亚洲智能卡暨会议(Cartes in Asia 2012)在香港国际博览馆开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荷兰、新加坡、韩国、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台湾地区、泰国、阿联酋、英国及美国,超过110个参展商集结于此,电子工程专辑记者将带您亲临展会现场,体会中国智能卡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现状与差距。

7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演讲者云集在亚洲智能卡展为大家展示并探讨热门话题包括近场通讯及非接触式技术应用、网上转账及网上理财、移动支付、身份认证及政府安防、RFID及物联网。亚洲智能卡高峰会特邀6位来自Gemalto, Oberthur Technologies, China Union Pay, Eurosmart, Ingnico及Watchdata的顶级高管讨论智能卡的趋势及前景。据悉,不论对IC卡的制造、流动装置的使用、近场通讯科技的应用以及电子身份识别项目,亚太区都属於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组数据来呈现部分亚太区智能卡市场的发展:中国IC卡的销售数量在2010年已达到21.3亿片,增长率为8.4%;亚太地区移动电话数量亦将由2009年的4.89亿部增加至2015年的8.82亿部,其中,中国及印度所占比例分别为41%及31% ;亚太地区通过近距离通讯方式的支付交易金额估计也能从2011年的17.7亿欧元增加至2015年的393.3亿欧元;在2014年,88%的护照将为电子护照目前市场对于移动支付和多重应用技术需求空前高涨,全球移动支付2014年有望达80亿美元。

目前,市场对于移动支付和多重应用技术的需求空前高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作为拥有9亿用户的手机大国,中国最有希望实现高速增长。银行卡开始EMV迁移,即由磁条卡向IC智能卡过渡;第二代智能卡身份证兴起;公交卡、电信卡、银行卡融合有望逐步实现,这些因素都是中国智能卡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市场对于一卡多用智能卡的需求预计也将急剧上升。目前,亚太地区共发行了1亿张RFID交通智能卡。随着智能卡技术逐渐从主要城市走向其他城市,并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接受无现金技术,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

由此可见,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呈现出一路高涨的趋势,加上目前该市场与世界高端市场(如欧美市场)存在不小的差距,都促使在接下来几年时间中,本土市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