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智慧交通车联网:爆发增长的前夜即将到来

来源:搜狐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28 10:31 
核心提示:行业、企业对车联网前景的看好高度一致,频频出手:由52家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组建的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同时发布了《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

发展政策的基本明朗,产业各界的积极跟进,应用规模的迅速扩张,使车联网成为2011年最火暴的物联网应用领域。特别是在12月,行业、企业对车联网前景的看好高度一致,频频出手:由52家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组建的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同时发布了《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分析了车联网相关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厦门金龙汽车集团宣布进军车联网领域,并发布其核心战略“展翼计划”;奇瑞公司和韩国SK电讯联合组建“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宣布研制成功MIV(手机远程操控汽车服务);陕汽重卡同期也推出了重卡行业车联网系统天行健。从汽车企业、通信运营企业、软件服务企业到通信设备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强大力量正在蓄积,已有的数百万用户、可以预见的上千亿元产值,让我们不禁揣测:车联网,是否已经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政策指导:硬

当前,汽车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融合推广和示范应用领域。早在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车联网、船联网的建设;去年10月,国务院在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中,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关键技术的主题项目,就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今年8月1日起,“两客一危”车辆出厂前应安装符合规定的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至少在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中,车联网产品将成为标配;工信部在其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明确将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汽车物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据悉,汽车物联网项目已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将获财政扶持资金,扶持资金将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上,车联网平台投资需求或超过百亿元。

企业探索:忙

“车联网”是一种基础性强、覆盖面广、市场空间巨大的典型物联网应用。汽车上安装传感器、雷达,可以感知防止交通事故;安装GPS等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在途跟踪与路径优化,结合道路监控传感器,可以发现和优化交通流量;汽车与远程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可以实现远程启动或锁死,防止汽车被盗抢等。作为物联网颇具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因其规模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车联网正成为物联网示范应用的首选。

自2010年7月,苏州金龙凭借G-BOS智慧运营系统首先在客车行业发起“车联网”概念之后,目前装车量已超过1.2万辆。目前,福田、郑州宇通、苏州金龙、中国一汽、长安、吉利、上汽都已经先后推出自己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有的已经进入批量装车阶段,其中还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等通信企业的活跃身影。

应用试点:火

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车联网的概念已经逐渐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它正在从一个概念走向应用。

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量达825个,市场规模为76亿元。

而智能交通的应用重点方向就是车联网。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会有2亿辆乘用车行驶,智能交通将走出基于单车的服务,走向更广阔的领域。目前,公交车车联网已在多地得到示范应用,并由于容易建立以地区为单位的网络平台,有望率先连点成线,实现规模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与财政部协商,出资打造车联网,目前已经在上海浦东新区的3万辆公交车上进行试验。另外,两部门已着手先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上进行试运行,这是基于北斗卫星的GPS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远程监控技术、车辆诊断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危险品运输事故模型技术,建立的一个危险化学品运输智能检测平台,对危险品车辆装车、在途运输和客户库区卸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前景市场:大

从一开始的谨慎试水,到今年年底的集中爆发,车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最具发展前景应用领域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从政府、行业到企业的全面认可。当各地方红红火火地大搞物联网产业园区,却被诸多专家指为“烧钱”、“圈地”、不见效益的时候,车联网作为其重要分支,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咨询机构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保有量和销量还在快速增长,在201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9100万辆,较2010年增长21%。由于限购等因素,今年汽车销量将维持在1800万辆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已经变成人们除“家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重要空间,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堵车成为社会性问题,以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为基础的车联网服务,成为缓解该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同时,车联网相关技术正逐渐成熟,3G、CallCenter、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云平台与语音识别技术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用户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车联网终端设备已走向成熟,在前装车联网设备渗透率快速提升、后装市场继续扩大,特别是以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主的替代设备的切入情况下,车联网硬件的普及正在为后续的应用和服务市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近来,中国车联网产业各环节厂商均在积极运作,为即将到来的产业爆发布局。2009年车联网用户规模达300万,至2011年用户规模将突破450万,预测2014年车联网用户增长速度将首度超过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用户规模将达到1310万,车联网用户初具规模效应,车联网市场迎来爆发点。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