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碎片化”共识 ARM、英特尔路径反差
物联网普遍被认为前景广阔,但“碎片化”的发展现状亦是共识。
11月14日,英特尔在深圳举行首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峰会,介绍其端到端集成软硬件构建模块,同时亦力求更加贴近其各行各业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这是继PC、移动之后的又一块蛋糕,且规模可能更大。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里,互连设备的数量增长了300%,并预计到2025年,各种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10万亿美元。然而,现有部署的系统中有85%并不相连,彼此之间或云之间并不分享数据。
英特尔表示,其认识到:万物互联孕育着无限商机,但也给部署物联网系统的机构以及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带来巨大挑战。可靠性、互操作性、行业标准以及生态系统扩展等要素对于物联网的成功至关重要。
物联网的碎片化,不仅表现在数据、系统之间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的障碍,也体现在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层面。物联网涵括的范围相当广泛,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行业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要求。
而且,从目前阶段看,尽管各地、各机构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实施,但是有成熟商业模式且值得推广示范的物联网应用并不多。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表示,英特尔从设备到云端具有完善而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可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构建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部署相关应用、实现智能互联,以物联网创新共同推动行业变革。
不过,作为芯片提供商,英特尔还是会有所侧重。陈伟表示,数据中心、零售、交通运输、制造业等将是英特尔接下来重点聚焦的领域。
事实上,从当天演示的应用案例来看,英特尔在物联网上更加聚焦行业应用的特点也比较明显。这些物联网应用主要来自工业、能源、零售、交通、医疗、安防、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B2B行业。
与英特尔在物联网上初期更聚焦于行业应用不同,ARM则更加侧重于关注智能硬件、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消费端的应用。
“消费者市场越来越重要。”ARM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等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智能硬件、可穿戴等领域的创业者,尽管目前他们的探索还处于早期阶段,离成熟还有一定的时间,但借助ARM这样的开放式生态系统,这些寻梦者完全有机会将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变成现实,获得回报。
吴雄昂表示,平板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在苹果还没有推出iPad之前,深圳就有一些产业链企业找到ARM,认为把ARM设计的芯片架构应用到比手机更大屏幕的终端设备上。事实上,瑞芯微、全志等本土芯片企业就在平板电脑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吴雄昂认为,物联网的市场太过碎片化,一个生态系统很难满足所有的需求,而ARM的特点就在于开放,合作伙伴可以基于ARM的芯片架构和设计,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是 闭的,也可以是开源的。
“这也是ARM在移动时代成功的原因。”吴雄昂表示,ARM的芯片架构相比较来说功耗更低,这是事实,但ARM成功的更重要因素还是生态系统,“与传统的中央集控式生态系统不同,ARM是一种开放式社区,高通、海思、全志、联发科等不同的合作伙伴均可以基于ARM构建自己不同的商业模式。”
吴雄昂表示,2013年,全球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100亿片,其中中国市场有10亿片,而其在中国市场从2008年到2013年增长了几十倍。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