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世遗 >

话说非遗法:王文章谈非遗(2)

来源:中国文化网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1 10:17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是制定《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是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发起国,并两次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赋予缔约国的重要职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推进国际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努力。在充分吸收国际公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是我国全面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体现,彰显了我国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决心和努力,是我国为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的积极贡献。

《世界遗产》:对下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您有哪些设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您有怎样的思考?

王文章: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项目保护。启动“十二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重点调查工程、名录项目保护工程;制定分类保护的规范标准,指导编制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二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开展第四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数字化记录工程等。三是全面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制定《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继续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工作。四是建设一批非遗专题博物馆、展示传习中心。五是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此外,要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贯彻落实,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法律内涵,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和部门规章,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相关扶持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有关规章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规范,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出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形成全面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