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漏油曝中国式开发之痛 石油遭外企瓜分(2)
仅看其旗下此次发生渗油的渤海油田,该油田是目前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总资源量在120亿方左右,仅次于大庆油田。
渤海海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矿区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渤海油田累计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近50亿方,发现了蓬莱19-3、绥中36-1、秦皇岛32-6、渤中25-1、金县1-1、锦州25-1/南等数个亿吨级大油田,形成四大生产油区和八个生产作业单元,生产油田超过50个,拥有各类采油平台100余座,至2010年底,渤海油田已经累计向国家贡献了1.75亿方原油。
但渤海海域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储层以河流相、三角洲、古潜山为主,油质较稠,稠油储量占65%以上。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浓度太高的油藏也迫使开采过程中常常不得不增加水压,从而容易产生漏油事故。
除了渤海,中海油还拥有着油藏更加丰富的南海资源,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油藏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大庆”之美誉。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渤海湾石油遭外企瓜分
中海油面对旗下如此丰富的油藏,难免忙不过来了,加上国内海洋石油开采技术有限,中海油便乐得寻求外方合作,牺牲一定的开采量却实现了坐享其成。“这种模式现在在国际上也比较流行,主要是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技术性很强,中国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独立去完成深海开采生产。”韩晓平说。
但这种合作开发的模式却成为了中国石油能源的一个隐痛。据记者了解到,因为合作开发,多家外资企业已经获得了渤海湾区域的石油开采权,其中包括康菲石油、菲利普斯、雪佛龙、科麦奇、德士古、阿帕奇、加拿大王朝能源、EDC等国际能源企业,甚至一些名气尚小的外资企业。
据记者了解,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发合同(即对于已经勘探出原油储量的区域进行开发)、提高产收率合同、单井合同(即外方勘探,一旦发现油区就按照合同行使权益),以及原油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合同。
上述合同中,中方一般要求获得勘探权的海外公司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区域内的勘探。在分成方面,一般中海油获得51%的权益,而外方获得49%的收益。
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渤海湾有少数项目,基本也采取这种合作方式,其中中石化一个合作项目其收益甚至低于外方。
虽然目前,外资石油企业已经无法再取得像渤海油田开发早期出售的勘探权,而中海油早已经承担起了独立勘探任务,并取得很多成就,但在深海石油开采生产领域,仍然处于国际合作的阶段。
这意味着中国渤海湾石油资源的很大部分遭到了国外石油企业的瓜分。
近海资源之争
作为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之一,国内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中海油多年来凭借政府赋予其的国家资源,连同样暴利的同行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会艳羡不已。
“这次蓬莱19-3油田泄漏虽然不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影响恶劣,但对海洋生态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康菲石油作业者虽是事件的直接责任者并负主要责任,作为上市公司和油田权益人,中海油则应承担监管、监督责任,而且面临危机公关应该公开透明而不是一味回避。”韩晓平认为。
2010年,跨国石油巨头BP在墨西哥湾发生严重漏油事故,尽管BP不是作业方,也对相关作业公司提出了诉讼赔偿,但BP自身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为善后工作和相关赔偿付出巨额代价,其中仅为赔偿附近民众就设立了200亿美元基金。
韩晓平认为,中国政府对央企过于纵容,此前吉林化工爆炸污染、大连漏油事故等很多重大事故涉及央企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政府在赋予央企诸多资源的同时更应该赋予更多的责任,使得央企更主动地去监管安全问题,最大程度地规避事故。(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