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限购令何时休 限购治堵效果几何?
近日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上报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政策。记者27日致电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处,一位负责同志表示“上述报道并不准确”,但拒绝透露更多详情。
随着今年汽车产销形势持续低迷,目前有声音将其归咎为北京汽车限购政策,并表示后者不仅难治愈拥堵顽疾,长此以往还会伤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等专家建议,北京应改变一刀切式的摇号政策,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兼顾有购车需求人群利益,未来是否取消“限购令”应征求民意。
“限购令”对汽车业冲击多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的分析,国内汽车产销形势持续低迷,前五月产销同比增长3.19%和4.06%,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2.4和49.19个百分点。徐长明向记者表示,北京限购政策对汽车业冲击巨大。
“北京一地推行限购令,可以拖低全国汽车销售增长率3%,从今年1-4月数据看,这一数字甚至达到4.5%。”徐长明指出,北京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虽未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但已实际影响到购买人气和热情,间接冲击很大;下一步,如果“限购令”蔓延至全国,对于我国汽车业将是致命打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则表示乐观。他为记者计算,去年北京新车销售达到创纪录的91万辆,只占当年全国汽车销售量的5%;以今年北京汽车销售下降50万辆计算,对于全国整体车市的影响仅为2%,“影响应该不大”。
“造成车市低迷的因素很多,在经历两年超高速增长后,涨幅回归也属正常现象。”罗磊说,“此外,今年以来,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汽车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相继取消,正面激励机制退出,负面效应浮出水面也可想见。”
汽车限购政策是否应调整?
关于是否应继续限制汽车消费的争论在近日升温。支持取消“限购令”的观点认为,限购本身并不能作为根治拥堵的措施,而且会抑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受访专家建议,北京应改变一刀切式的摇号政策,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兼顾有购车需求人群利益。
“可以尝试一半指标摇号、一半指标拍卖的方式。”徐长明说,“摇号政策虽说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平等的购车机会,但实际上买得起车的人并非低收入群体。”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建议,北京应就存废汽车限购政策征求民意,“60万有购车需求人群的利益不容忽视”。
反对取消“限购令”多从政策延续性角度加以考虑。罗磊认为,抑制汽车购买需求已经成为北京治堵既定方针,短期内将不会有所改变,“取消限购令”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但他指出,政策本身也有可以调整和完善之处,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保证市场一定繁荣,建议出台促进更新换代及二手车流通的优惠政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车市要保持接受调整的心态,调低涨幅目标,接受低增速的现实;同时,防止未来地方限购对于抑制消费趋势的蔓延,这样才能保持车市的可持续发展。
限购治堵效果几何?
根据北京市交通部门4月发布的统计数字,一季度的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一季度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15分钟,比去年同期的2小时15分钟减少了1小时。市交通委委员王兆荣认为,“北京缓解拥堵已初见成效”。
然而北京市交通委网站正在做的民意调查却显示,有78.33%的投票者认为上半年北京市交通拥堵并未缓解;“通过小客车指标调控并采用摇号方式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仅有不足8%的投票者予以肯定,居各项治堵措施之末。
准备近两年购车的谭小姐告诉记者,之所以反对摇号购车,是因为在地铁未覆盖全城的情况下,开车上下班是一种实际需要,不应受到抑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指出,与交通设置建设速度相比,年增24万辆机动车其实并不算少,“只有当汽车增速低于道路建设发展的时候,才能说治堵有成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此前对媒体表示,限购等措施只是暂时抑制需求,民众购车意愿并非消失,而是往后推延了,一旦释放问题可能会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