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发改委向国务院报告要求取消汽车限购政策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发改委等部门已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状况上报给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复正在进行中。
汽车产销数据的持续下滑,令汽车行业坐立不安
6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发改委等部门已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状况上报给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复正在进行中。
限购矛头直指北京。今年出台的“摇号”政策令北京汽车销售遭重创,更为严重的是,限购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已蔓延至其他市场。
汽车行业的博弈点来自于2009年出台的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中3年的扶持时限未到,对汽车消费的限制却风起云涌。在汽车行业遭遇重压之下,北京市正酝酿对老旧车型再次出手补贴,希望拉动置换车的销量,缓解对行业的打击。
振兴规划3年时间未到
“目前各地的限购政策与2009年出台的《规划》相矛盾,发改委等部门希望向国务院申请取消这些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汽协)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一些部门的建议确实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小虞告诉记者。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于2009年1月1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
《规划》全文于2009年3月20日正式对社会公布,重点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并于2009年3月底前将清理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确需继续保留的限购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应暂停执行,不能暂停执行的,应于2009年3月10日之前报国务院批准。”
这份《规划》的执行时间是从2009年到2011年,因此被业界称为“3年振兴规划”。
“目前,3年的时间没有到期,国内各大城市效仿北京出台汽车限购政策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如是说。
继北京于去年年末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后,深圳、广州等地相继传出将对汽车消费进行限制,导致很多消费者心理恐慌。
在6月2日举办的“2011深港澳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参展的经销商多打出汽车“包牌”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普遍高出1万~3万元不等。
市场遭受重创
“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速,二季度有可能是今年车市的最低谷。”6月14日,在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中心市场举行的月底信息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前5个月国内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已经明显低于当前阶段汽车市场的潜在增长水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再出台任何不利于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徐长明强调。
中汽协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累计产销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从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业正常的年均增速约为13%~15%,但今年1~5月,车市增速已经低于10%。”徐长明说。
从月度分布情况看,今年1~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4%、7.9%和11.3%;但是,在4月和5月之后,增速分别降至3.4%和2.6%,不及去年同期增速1/10。
限购政策影响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今年1~5月,商用车产销同比下降3.67%和2.05%。(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