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广播与时俱进声声不息
中国广播事业已走过七十余年。遥想71年前,1940年12月30日的夜晚,一个声音从延安窑洞传出,宣告中国广播事业诞生。今天,时代已进入互联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的时代,广播事业在新的环境下继续探索,大胆革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2011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那就是“与时俱进、声声不息!”
2011年,全国广播事业稳步发展。各级广播影视部门深化改革,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06%,同比增长0.28%,中央级广播电台和省市级广播电台纷纷改版或创立网络电台,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围绕着新技术的革命和新媒体应用的开发,广播电台也纷纷推出一批广播新技术和新应用。此外,一些具备实力的广播电台逐步走出国门展开国际传播事业,2011年中国广播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2011中国广播新动向
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要紧扣主题主线,抓好重大宣传,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新贡献。2011年我国广播事业做到了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指导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快事业产业发展:继续深化电台电视台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业体制改革。
我国广播系统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召开视频动员会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得到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各新闻单位迅速行动,精心部署,周密策划,认真落实。
2011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推进活动开展:一是着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工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和有关专题专栏报道制度化常态化:二是着力在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赢得民心上下工夫,建立采编播人员下基层制度,做到“真下去、真深入、真转变”:三是着力在解决“群众爱听爱读爱看”上下工夫,建立采编人员评比讨论、范文学习制度,倡导“短、新、实”的文风:四是在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上下工夫,完善学习和调研制度、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考评和奖励制度,提升队伍职业道德、培育职业精神、培养优秀人才:五是在策划有实效的重点项目上下工夫。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应急广播的全国覆盖和稳定运行。
目前,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要根据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传输资源,综合采取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等技术手段,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联结省市县,着力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的信息采集播出、传输覆盖、接收等系统,努力做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使之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
各地电台组织新春走基层、送温暖活动
新春送温暖活动是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一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近日对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活动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实际成效,要求新闻战线把这项活动作为长期任务,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春节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上百名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并统筹协调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记者,共组成52支采访报道及送温暖小分队,深入四川、辽宁、甘肃、山东、黑龙江、新疆、福建、西藏等省区开展体验式报道,在13套无线频率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中开辟专栏,播发有分量的系列或专题报道。《中国之声》在黄金时段开设《新春走基层》、《红火闹新春》专栏,在《民族之声》、藏语广播、维语广播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频率开设《来自基层的报道》专栏,推出各路记者从天南海北发来的基层报道,并在中国广播网、民族广播网上进行多媒体网络呈现。
各地电台纷纷举办新春送温暖活动,用多种形式帮助听众解决问题,让他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在节目中持续报道了社会各界为白血病的15岁少年玉米提江·依米提献爱心的故事,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湖北之声”发起的“新春送五福,真情传万家活动”活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联合多家媒体启动了“52”北京务工者暖春行动,表达了社会各界对务工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电台电视台不许整体上市
2011年1月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2011年要按照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三加快”、“一加强”,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一是要以电台电视台为重点,深化公益性事业改革。而且,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坚持事业体制,坚持喉舌和公益性质,坚持以宣传为中心。改革中,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不允许按频道频率分类搞宣传经营两分开,不允许搞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经营。二是要以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经营性产业改革。三是要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尽快实现一省一网。同时,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央广联合地方电台组建广播版权合作组织
3月24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版权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全国146家地方电台联合组建。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阐述版权委员会成立的意义认为,“版权和广播媒体休戚相关,电台本身可以创造很多版权内容,要维护自身的权益,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侵权。因此增强版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对于广播电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成立后的广播版权委员,将代表各广播电台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谈判与沟通,加强各广播电台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还将为会员单位提供版权维权信息,接受会员单位委托开展维权活动,为会员单位参与版权诉讼、仲裁提供支持,切实增强会员单位的版权保护能力:同时,开展广播业版权管理的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广播业版权管理理论技能培训,推进和提高全国广播电台版权管理水平。
二、2011中国广播新气象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广播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进宣传创新,积极拓展宣传新阵地。一些重要电台纷纷改版或创立网络电台,使我国广播事业呈现出一片新气象,打开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中央人民电台《经济之声》打造中国第一经济新闻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经济之声》2011年12月16日零时起全新改版,24小时不间断播出。以此为起点,《经济之声》将开始战略转型,逐步形成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运行管理科学的新型发展模式,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成一流的国家级财经媒体。
经济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大语言频率,也是唯一覆盖全国的国家级财经专业频率,在全国拥有近3亿听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在发布会上说,经济之声的改革是2010年中央台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它关系到中央台的总体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改革,《经济之声》将成为党和国家经济政策权威准确的发布平台,有能力对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做出权威的深度解读:成为在经济领域沟通政府与百姓的互动平台:成为广大听众值得信赖、非常需要的投资理财顾问:成为党和政府需要,受众喜听、乐听、想听,市场各项指标明显上升的经济广播频率:成为“勇于担当责任的中国第一新闻广播”,助力推升中央媒体及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公信力。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全新改版
大板块直播、现场直击、网络互动、热线投诉、志愿者征集……上海广播震撼新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2011年5月27日(即其62岁生日当天),以全新面貌与听众在电波中相会。上海人民广播喊出“新广播、新力量、新震撼”的口号,打破广播“你播我听”的传统模式,构建“你说新闻大家听,你有困难大家帮”的广播社区新格局,以新闻的力量推动上海社会前进。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紧紧把握住新闻传播规律和网络时代受众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播增强新闻的时效,运用多媒体丰富资讯的层次,以全新的面貌和全面的互动,让世界与听众一起跳动。作为上海广播的旗舰和最有影响力的广播品牌,上海广播电台的改版不仅对于上海广播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也树立了很好的标杆,更多的听众在新媒体时代感受到广播声音的力量、潮流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菠萝网络电台正式上线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菠萝网络电台于2011年7月8日正式上线与广大网友见面。菠萝网络电台拥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9套开路广播、15套有线调频广播的600余档直播、回放节目。面对这个庞大的音频资料库,网友可根据个性化需求自由定制节目,形成自己的专属电台。每个专属电台都具备与广播节目同步更新的功能。网友还可以通过菠萝台的互动功能对每个菠萝台进行评论或推荐。
菠萝网络电台是全国唯一一个支持多路广播节目混排、自定义各节目播放时间且节目内容时时更新的网络电台,它所搭建的全新个性化网络音视频分享平台,将广播节目的选择性收听转化为主动收听,将传统广播节目与网友个人创意相结合,从而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
三、2011中国广播新进展
三网融合和村村通工作是广播影视领域两项长期而重大的工程。2011年各级广电机构和广播电台围绕着两项工程,加大建设的步伐和创新的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均等化,在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迈进的同时,强化农村广播公共服务,构建应急广播体系。
三网融合全面推进
2011年我国广播事业紧紧围绕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三网融合,加快发展战略转型,进一步提升广播影视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发展,立足新技术加强新业务开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并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一台电视机,可以上网冲浪,可以收听广播节目,可以收看视频节目,可以与家人视频通话,这是三网融合的完美蓝图。现在,这个蓝图在有些地区已不仅仅是愿景了。2011年武汉、深圳、北京、上海、南昌、云南、湖南都在推动着三网融合的全面开展。
武汉。武汉移动与武汉广电共同签署“三网融合共建G3数字家庭”战略合作协议,一直备受关注的“武汉首个三网融合套餐”也同期出炉,市民只要安装一条通信网络,就能解决家庭看电视、上网、打电话三大问题。寻常百姓家仅需1399元便可率先体验到“三网融合家庭套餐”带来的“融合”的乐趣。
深圳。2011年5月18日世界电信日,深圳电信与深圳广电战略合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助推深圳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深圳电信将全面推进城市光网络、宽带城域网以及IPTV业务平台建设。2012年底全面实现光纤到户,普遍具备100M光纤到户的业务能力,将在全市建成“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城市光纤网络。广电集团将建设IPTV播控平台,完成相关的标准接口开发,完成与电信业务平台的对接技术测试,为三网融合试点小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条件。
北京。2011年5月中国移动与北京歌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歌华的主要业务是有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和宽带业务,移动的主要业务是2G、3G的移动通讯服务。此次合作,双方可通过委托代办方式,在北京市范围内授权方所指定地区,销售对方产品:可将各自相关产品或互补产品进行整合,采用联合品牌、互为代理、双方共同研究确定价格、推广策略、服务政策等:还可在在通信工程建设及基础资源方面实现合作共享。
上海。2011年12月1日,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上海示范网正式启动百万户运营,这标志着NGB网络已将高达百兆的带宽接入沪上百万居民家庭,为推进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初中国首个3D电视频道将正式开播,届时,上海的用户可以通过NGB高质量观看3D电视。
南昌。2011年南昌市发改委编制了《南昌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十二五”期间,南昌市将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届时,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本和PDA等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购物。南昌将建立电子政务示范区,加强百姓与政府的网络沟通,推广电子政务进社区。
云南。2011年10月10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与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助推云南省三网融合的步伐。双方表示,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围绕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这一总的原则,从业务、网络、市场、新业态开发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研讨,在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物联网等方面进行共同探索创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湖南。2011年5月18日“国安互动电视”在湖南长沙首发。长沙用户通过一张特制的电话卡,插入机顶盒后,机顶盒就成了家里的信息终端,既可以看电视,也可以打电话。长沙国安的50万用户,可以体验到三网融合的全新的服务,以及一些具有高度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精彩节目。为加快推进湖南省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湖南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动用“一根线”实现宽带网线、有线电视、电话等现有多条线路才能实现的功能。
从“村村通”到“户户通”
2011年旨在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状况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巨大进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农村群众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以直播卫星应用为主,实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户户通”: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截止到2011年末,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1%和97.23%。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使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和中央第一套电视节目全国人口无线覆盖率达到85%和85%。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电系统实施的投入最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项系统工程,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北京地区2011年村村通有线广播工程全面竣工。截至2011年11月15日,北京广电局涉及门头沟、昌平、延庆、密云四个区县、7个乡镇、195个行政村的2011年村村通有线广播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新疆。新疆阜康市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黑沙梁村是全市最偏远的牧民定居点,一直收听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国家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使50户哈萨克族牧民收听收看到43套广播、44套数字电视节目,新疆阜康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6万农牧民。
山东。为了解决山区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问题,从2005年开始,山东沂源县委、县政府把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作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011年10月, 沂源有线电视入村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9%,切实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四、2011中国广播新科技
科技是时代发展的助推器,传播媒介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我国广播事业在过去的一年中紧跟科技趋势,加大创新力度,媒介与科技结合,取得很多新进展,开创了广播发展的新局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推进新媒体发展
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围绕构建现代全媒体传媒集团的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多项措施推进新媒体业务全面发展。
一是整合央广新媒体公司,为新媒体业务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二是深入推进央广手机台手机视频业务与三大电信运行商合作,在中国移动已拥有100万收费用户和500万免费用户,在中国联通拥有超过50万收费用户,在中国电信拥有超过100万用户。三是注册成立以移动互联网有声阅读业务为主的央广之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积极与三大运行商及上海号码百事通等多家运营机构开展合作。四是电视购物频道在18个省市落地,用户超过2200万。五是大力发展动画业务。中央电台正在对“小喇叭”品牌进行深度开发,征集核心品牌形象,仅上半年就自行创作了100个音频故事,开发制作了23集总计115分钟的动画片。
腾讯微博与上海东方广播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7月21日腾讯微博与上海东方广播公司(ERC)在上海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腾讯将为东方广播旗下频率以及近百位知名主持人开通官方微博。此外,东方广播所有广播直播节目及大型线下活动将独家采用腾讯微博与听众开展即时互动。借此合作,东方广播意在采用听众生产内容(UGC)的方式增强其新媒体web2.0的互动传播属性。而腾讯微博也寄望由此强化其在上海市场媒体行业的传播影响力,增强其与新浪微博争夺公共传媒资源的竞争力。
上海第一财经登陆苹果应用商店
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率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财经频率的客户端软件正式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第一财经总监周俊表示,第一财经的听众未来将可通过iPhone、iPad免费下载客户端软件,实时收听精彩节目。
海南交通广播微博受网友热捧
在海南,除了听交通广播,司机们还可以通过天涯微博看“海南交通广播”,随时获得最新的道路交通信息。海南交通广播的天涯微博已经运行数个月,截止目前,该微博已发布信息一千多条,拥有近十万名粉丝。
五、2011中国广播走出去
2011年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如今全球化时代,我国广播事业紧紧围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海外落地,同时坚持政府推动、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整布局、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广播影视“走出去”。
国际台在巴基斯坦落地 乌尔都语和英语节目正式开播
2011年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60周年,也是两国领导人确立的中巴友好年,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1小时乌尔都语和1小时英语节目从2011年1月17日开始正式在巴基斯坦5个城市的调频93播出。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将通过国际台播报的民族语言的节目,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友好之情。
国际台亚美尼亚分台在埃里温开播
2011年4月1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亚美尼亚分台开播仪式在亚首都埃里温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与亚美尼亚总理萨尔基相一同见证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亚美尼亚调频台的正式开播。亚美尼亚调频台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的全球第56家海外分台,将精心提供来自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讯,积极努力推动中国同亚美尼亚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成为传递信息、传播文化、传扬友谊的信使和桥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老挝分台暨万象节目制作室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分台暨万象节目制作室挂牌仪式2011年10月1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老挝新闻、文化与旅游部副部长波银?萨普翁在挂牌仪式上发表致辞说,CRI用老挝语对老广播的55年来,为传播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老挝人民了解中国和世界新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2006年底CRI万象调频台开播以来,更是让CRI走进了老挝听众的生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明华在挂牌仪式上表示,万象调频台是中老媒体合作的结晶。CRI与老挝国家电台的精诚合作,已成为不同国家间媒体合作的典范。
回顾2011年,中国广播在很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注入新血液、实施新政策、运用新科技、展开新合作。在全球传媒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已近白炽化。高科技的进步正在迅速演变并使得广播的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传播生活和接收习惯,广播作为重要的现代电子传媒,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和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改革发展,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影响力,培养更多痴迷广播的热爱者,推动中国广播事业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